首页> 中文学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
【6h】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针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共同的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获国务院批复,其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目的是走出一条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作者长期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通过对经济区产业生态化进行科学严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后提出一系列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产业生态化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在此形势下,产业生态化建设实质上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构建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业生态化既是一种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技术范式,其中存在产业生态化运行效率、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技术效率等问题。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无论哪个层面上的效率概念,最终表示指标都是投入产出关系。本文在梳理基础理论和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产业生态化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引入BBC模型,计算出经济区2009年和2010年综合技术效率值(CRSTE)、纯技术效率值(VRSTE)和规模效率值(SE)三个方面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效率高的地方主要集中于鄱阳湖周围地区,尤其是沿湖岸线较长的南昌市、鄱阳县和九江部分沿湖地区;从两年的对比数据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过两年的建设,辐射作用已开始慢慢显现,综合技术效率大于1的新增了6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平均变化值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相比上一年度有所上升,但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技术的进步相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10年均反超全国平均水平。而后,论文用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的CCR模型进行了效率改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综合能源消耗、用水总量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冗余,能源要素粗放利用现象尤其突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合意性产出均存在一定数量的不足,并且比例达样本总量的50%左右;除部分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县(市、区)外,其余较大部分数量的县(市、区)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等非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当数量的冗余。  产业生态化的核心是建立合理的、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化能否真正实现在于是否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以实现环境污染减小、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论文对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从传统产业线性发展模式到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二是从线性产业到循环型产业。在对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经验启发分析中发现,一个地区的产业需要满足生态化的几个特征:(1)区域范围内产业链条必须能形成理论上的闭合回路;(2)具备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生态循环链条;(3)具备产业生态化的微观载体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旅游产品或其他模式;(4)各产业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综合利用;(5)有相对先进的科技支撑做保障。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生态化效率分析结果与这些特征进行对照,发现该区域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推进循环型产业建设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大多以粗放型为主;产业生态链条并没有完全形成;工业“三废”严重,废弃物回收利用效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创造性地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建设应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区一带”分区详细规划》(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紧密结合,依据每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结合目前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格局。即湖体核心保护区适度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湖滨控制开发带重点发展循环型产业;高效集约开发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其中高效集约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中,工业生态共生系统应重点推进改造型、全新型、虚拟性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应针对优势产业区、二元优势产业区和一元优势产业区的不同特征进行设计;现代服务业应突出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一旦确定后,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加以推进。论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的效率水平和推进路径,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五大支撑体系,涉及市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其中,市场体系包括生态税收机制、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产业一体化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差别化价格机制;政策体系包括明确产业重点、生态补偿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创新和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自主创新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管理体系包括高层协调组织机制、区域协调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生态保护体系包括监测预警机制、生态核算机制、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和社会舆论支撑等。

著录项

  • 作者

    王晶;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学科 经济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小瑜;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2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