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6h】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城乡建设发展的战略需求

1.1.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衰落

1.1.3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和理论

2.1 概念辨析

2.1.1 乡村公共空间

2.1.2 乡村社区

2.1.3 社区营造

2.2 社区营造介入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的意义

2.3 社区营造介入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的理论基础

2.3.1 内生发展理论

2.3.2 有机更新理论

2.4 社区营造理念应用的条件与潜力

3 徐州市乡村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3.1 乡村公共空间组成要素

3.1.1 物质空间

3.1.2 公共生活

3.2 徐州市乡村基本概况

3.2.1 区位与行政区划

3.2.2 自然环境

3.2.3 村庄基本情况

3.3 徐州市乡村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3.3.1 样本选择

3.3.2 调研方法和内容

3.4 徐州市乡村公共空间调研结果分析

一、紫山村

二、大李庄村

三、高党村

四、睢宁县槐园社区

五、新庄村

3.5 徐州市乡村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3.5.1 乡村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3.5.2 乡村公共空间问题原因解析

4 社区营造推动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探析

4.1 乡村营建案例解析

4.1.1 台湾桃米生态村

4.1.2 厦门院前社

4.1.3 重庆巴山镇坪上村

4.2 社区营造推动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原则

①共建共学共享原则

②乡土经济营建原则

③功能有机复合原则

④触媒示范引导原则

4.3 社区营造推动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5 社区营造推动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实践—以徐州市吴邵村为例

5.1 吴邵村基本概况

5.1.1 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

5.1.2 村庄历史沿革

5.1.3 村庄人口经济

5.1.4 村庄传统文化

5.2 吴邵村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5.2.1 公共空间形态与功能

5.2.2 公共空间特色构成要素

5.2.3 村民公共生活

5.3 社区营建推动下吴邵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对策

5.3.1 总体规划定位

5.3.2 公共空间系统组织

5.3.3 公共空间在地设计

5.3.4 乡村公共空间及公共生活营建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董妍初;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授予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学科 艺术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常江;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S9TS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