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道旅游体验特征及空间响应研究——以徽杭古道为例
【6h】

古道旅游体验特征及空间响应研究——以徽杭古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廊道发展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在国内外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了风景道、绿道、遗产廊道等多种以发展旅游业、提升游客体验质量为目标的线性空间,但是其功能不一、侧重多样,不同类型的廊道研究都涉及旅游实践范畴,又游离于旅游发展的边界。旅游廊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廊道类型,有其特有的空间内涵与尺度特征,在促进要素合理配置,发挥廊道空间效应,整合旅游资源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加强旅游廊道研究是廊道实践需求与理论研究提升的双重导向。国外旅游廊道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域范围较广,研究内容覆盖较全面。国内旅游廊道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期,主要研究内容涵盖了旅游廊道的理论建构、方法创新、廊道构建、尺度转换、保护与开发等。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优质旅游、体验旅游成为游客新追求,因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在旅游廊道空间背景下,如何实现游客深度体验需求满足及空间响应对策。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古道游客体验特征为研究对象,将徽杭古道作为案例地进行深入分析,围绕古道游客体验特征、影响因素、影响机理及旅游廊道空间响应为研究主线,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由前两章组成,为基础研究篇幅。首先通过分析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介绍了研究的数量来源与研究方法,并展示研究的技术路线,其后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理论方法,辨析相关概念,最后阐述“点-轴”、体验经济、空间生产等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支撑。 第二部分,包含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为研究设计,涵盖案例地介绍、研究分析方法、量表开发过程、调研过程与样本结构分析等内容,用以厘清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第四章利用SPSS22.0和Amos21.0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及路径分析等,研究古道游客的体验特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古道游客体验总体呈现出体验方式自助化、体验群体年轻化、体验需求深度化、体验内容参与化及体验目的健康化等特征。不同游客群体体验视角差异较大,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为本体价值、资源禀赋、生态本底与环境氛围。第五章为旅游廊道空间响应研究,旅游廊道的空间响应是空间本体、空间实践、空间再现的协调响应,是旅游廊道、廊道旅游、廊道社会关系等空间要素的系统耦合,形成旅游廊道空间保护、空间发展与空间转型为一体的廊道空间响应体系是促进廊道空间响应的有效保障。在空间保护响应层面,实现古道遗产原真保护、生态本底绿色发展、人文环境空间重置。在空间发展响应维度,围绕廊道旅游发展空间业态发展空间、支撑发展空间,形成物理空间下的廊道旅游、体验空间下的产品体系与社会空间下的支撑体系相融的空间响应局面。在空间转型响应视域,廊道空间与旅游空间的涌现叠加,廊道社会关系多维并存,空间生产者、消费者及跨界空间关系共同激发廊道空间转型。 第三部分,即第六章,为文本的结论与讨论部分。从游客体验特征、体验差异、影响因素、影响机理、空间响应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并从数据获取、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等角度揭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维度等视域提出研究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