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6h】

高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玉米(Zea maysL.)品种‘郑单958’(‘zhengdan958’)为试验材料,以温度(25℃)为对照组(CK),探究不同高温(34℃、38℃和42℃)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与部分生理特征(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与对照组相比,各高温处理组(34℃、38℃和42℃)玉米幼苗的株高、主根长、根冠比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叶面积变化不明显(P>0.05)。总体上高温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 2.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上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温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玉米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O2-、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最大。 3.玉米根部的SOD活性、POD活性、O2-含量、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温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其中POD活性变化最大;而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总体上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较根部显著,说明叶片比根部对高温更敏感。当环境温度高达42℃时,玉米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最大。 4.高温条件下,无论是处理1天后还是6天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玉米幼苗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热耗散(NPQ)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的光能转化效率(Fv/Fm)、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当环境温度超过38℃时,玉米幼苗处理初期(1天)的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幅度比处理6天时大,表明在高温环境处理期间,玉米幼苗通过生理的调节使得绿素荧光参数变化驱缓。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结束恢复一段时间后,当温度超过38℃,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m和Fs显著性降低,说明部分光合机构遭到破坏是永久性的,不能完全恢复。

著录项

  • 作者

    吴小娟;

  •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 学科 植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晓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玉米;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