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姆:中国社会与家庭变迁的印迹——现代小说的一个脉络探究
【6h】

保姆:中国社会与家庭变迁的印迹——现代小说的一个脉络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保姆生存境况的嬗变

第一节 封建旧家庭中的女佣

第二节 半新半旧家庭中的女佣

第三节 半殖民时期洋人家庭中的“阿妈’’

第四节 革命年代干部家庭中的保姆

第五节 新时期都市家庭中的保姆

第二章 保姆形象之变对中国社会、家庭变迁的阐释

第一节 从雇佣方式叙写之变看社会、家庭的变迁

第二节 从伦理关系叙写之变看社会、家庭的变迁

第三节 从保姆婚恋叙写之变看社会人伦冲突

第三章 时空变迁中的保姆主体

第一节 保姆形象的乡土根性与都市诉求

第二节 保姆的阶级不平等与自尊

第三节 保姆的性别不平等与自立

第四节 保姆摆脱地缘结构不平等——一个进行中的问题

结语

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现代小说中“保姆”形象广泛存在。不同时代的保姆形象实际构成了作家与历史的对话关系。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保姆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同时又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前后呼应的。  无论是封建旧家庭中卖身为奴的婢女,还是当今社会职业化的保姆,她们都不是简单的从事家务劳动的个体,而是综合了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所有元素:家庭内部的事务、情感、伦理,都可能与保姆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伦理的变化更多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阶层变化的反映和微缩。保姆作为存在于文本、存在于社会现实的一个渺小个体,却无形之中成了中国社会、家庭变迁的方向性表征、印迹。另一方面,保姆这一形象群体其因特别的经验所形成的精神成长史又在不同作家笔下得到了动态的呈现。因此研究现代小说中这类从未被集中审视的保姆形象,于文学内部、外部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所做的工作是:以文学文本中的保姆形象为线索,以历史的、审美的眼光论述现代小说如何以保姆为中心印证出世界的变化,而保姆自身也在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笔者将分为三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以关键词“生存历史”为重点,选取现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保姆形象,按照历史的维度和家庭性质的差异将保姆形象作一个集中梳理,并展开对其生存境况的论述。分别论述了:封建旧式家庭中的女佣、半新半旧家庭中的女佣、半殖民时期洋人家庭中的女佣、革命年代城市家庭中的女佣、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都市家庭中的女佣在不同时代、不同家庭中的生存境况及其嬗变。  第二章:以关键词“社会人伦”为重点,追溯保姆生存境况背后的外部原因。即以保姆为中心,分别从雇佣关系的变化、家庭伦理情感的变化、婚恋状况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述保姆故事背后表现的社会人伦冲突。过程中融入了对作家作品的批评探究。  第三章:以关键词“主体性”为重点,论述文学作品如何呈现保姆在历史变迁中自身主体性的凸显。论述当代历史语境下,保姆自身的乡土根性和后期的都市文化熏陶使得保姆成为了城市与乡村的边缘人。在此过程中她们逐步从阶级不平等、性别不平等、地缘关系的影响中逐步摆脱出来的,这一过程是保姆自身主体愈加明确的表现。  结语:总结保姆这一文学形象群类在不同时代作家笔下形成的流动的精神成长史,同时承载着中国家庭、社会变迁的讯息。以历史的、审美的眼光看待作家如何以保姆这一平凡的身份完成了现代小说与中国现代历史的互动阐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