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情感与贸易倾向:心理贸易壁垒是否存在?
【6h】

民族情感与贸易倾向:心理贸易壁垒是否存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重点难点、可能的创新点及解决方法和措施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贸易壁垒概论

2.2贸易倾向理论

2.3 消费行为理论

2.4 心理资本理论

2.5 民族情感、贸易倾向以及心理贸易壁垒三者关系分析

第3章 国外产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与概念模型构建

3.1消费者国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概念模型构建

第4章 民族情感与贸易倾向对购买意愿影响模型验证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4.2 问卷质量分析

4.3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除了要对人的基本需求之外,还要对人的尊严、情感和思想予以关注。这意味着人文关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除了有理性思维之外,还具备丰富的情感,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心理、情感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跨国经营已成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贸易的自由开放让人们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意味消费全球化已经完全到来,正相反,经济全球化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引起部分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反感,从而强化了民族企业的影响力。人们最终的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民族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理性内在因素,常常会左右消费者们的购买倾向。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变换多样,使得人们的周围充斥着来自天南地北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商品,消费内涵正逐渐从“物质”层面升华至“精神”层面,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无形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全球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面对国内外不同产品的选购时,人们可能会忽略价格、性能等理性购买要素,给予民族品牌更多的支持与偏爱。  本文基于400份对中国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有消费能力的人士所做的问卷调查,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民族情感、贸易倾向以及心理贸易壁垒的内涵界定和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理论解析。对受访者的人口信息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包括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在内的,国外产品态度、原产国效应、从众心理及国外产品感知质量对国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民族情感与贸易倾向对心理贸易壁垒的影响。  结果证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国外产品购买意愿呈负相关,而国外产品态度、原产国效应对国外产品购买意愿未产生直接影响,却能通过国外产品感知质量对国外产品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从众心理既能对国外产品购买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又能通过国外产品感知质量,对国外产品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从而间接说明,贸易倾向在民族情感的催化作用下,确实能转化为心理贸易壁垒,而心理贸易壁垒是民族情感和贸易倾向二者叠加效果的放大。从众心理的三个方面,信息性影响、规范性服从和价值表达在特定外界舆论引导或社会风气导向下,会对心理贸易壁垒的产生显著影响。  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何在越来越激烈贸易竞争中,维护贸易利益,提升竞争优势,合理引导心理贸易壁垒的对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