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竹提取物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6h】

毛竹提取物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声明

文献综述

1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

1.1抗菌活性植物资源

1.2植物源抗(杀)菌活性成分

2竹资源及竹提取物化学成分

2.1竹类资源

2.2竹提取物化学成分

3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3.1抗菌活性

3.2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竹种的采集和处理

1.1竹种的采集

1.2植物材料的前处理

2试剂

3竹提取物的制备

3.1索氏抽提法

3.2超声波振荡提取法

3.3冷浸法

3.4植物提取率的计算

4供试病原菌菌株

5仪器

6抗菌活性的室内测定方法

6.1生长速率法

6.2抑菌圈法

7毛竹提取物抗菌有效成分的的分离纯化

7.1毛竹提取物的制备

7.2毛竹提取物液液萃取分离

7.3毛竹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硅胶柱层析分离

7.4高活性流份13的纯化

8毛竹提取物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

8.1熔点的测定

8.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8.3紫外吸收光谱

8.4核磁共振谱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竹种的提取率

2 不同竹种的抗茵活性

3 毛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4 毛竹提取物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4.1毛竹粗提物的萃取分离

4.2毛竹粗提物乙酸乙酯组分不同柱层析流份的抗菌活性

4.3毛竹提取物高抗菌活性流份13的柱层析分离

4.4毛竹提取物抗菌活性组分Z3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5 毛竹提取物抗菌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

5.1活性成分的液相色谱及紫外光谱解析

5.2质谱解析

5.3综合解析

讨论

1 提取方法的研究

2 竹提取物抗菌活性

3 抗菌活性测定方法

4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5 毛竹提取物中抗菌活性及其有效成分的应用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苹果炭疽病菌、黄瓜疫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为供试病原菌,对来源于20种不同竹种的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通过生物活性追踪,对毛竹提取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主要结果如下: 1.以丙酮和95%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所得到的不同竹种提取物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竹种的丙酮提取物具有一定抗菌活性,其中,红壳竹和毛竹提取物48h后对苹果炭疽和黄瓜疫霉病菌的菌丝抑制率达到60%以上。供试竹种95%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相对较高,宜兴苦竹、桂竹、箬竹、刚竹、乌哺鸡竹、毛竹提取物的菌丝抑制率均达到75%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抗菌活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2.以丙酮、乙酸乙酯、O.8%乙酸水溶液、氯仿、乙醚、95%乙醇为提取溶剂,研究了毛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毛竹乙酸乙酯、乙醚和95%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较强,其中,毛竹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苹果炭疽菌、黄瓜疫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48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75.2%、73.5%和81.5%;毛竹乙醚提取物分别为58.1%、77.9%和67.3%;毛竹95%乙醇提取物分别为70.4%、78%和74.1%。毛竹乙酸乙酯、乙醚、95%乙醇提取物对苹果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7421g/L、2.9533g/L、2.48643g/L,对黄瓜疫霉菌的EC50分别为0.1085g/L、0.2276g/L、0.6669g/L,对小麦赤霉菌的EC50分别为0.2014g/L、0.4541g/L、0.4407g/L。可见,在毛竹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更强。 3.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毛竹提取物中抗菌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制备。结果表明,毛竹粗提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组分中,乙酸乙酯组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和黄瓜疫霉菌48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98.6%和94.7%;而相同浓度下石油醚组分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疫霉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60.4%和28.2%。可见,毛竹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明显比石油醚相组分好。对乙酸乙酯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5个流份,其中第一流份(I1)与第三流份(I3)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对苹果炭疽病菌48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7.8%和100%;流份I3反复过凝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得到活性成分Z3。抑菌圈法对Z3的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2g/L的Z3对苹果炭疽和黄瓜疫霉的48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72.7%和85.7%,浓度为2g/L的对照药剂多菌灵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78.5%和87.5%。作者认为Z3是毛竹提取物中重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4.通过活性追踪方法从毛竹提取物中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抗菌活性单体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UV,NMR,和MS等)和化学方法鉴定,该物质为对羟基苯甲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