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分析
【6h】

我国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初步形成阶段(1979—1984年)

(二)第二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与定位阶段(1985—1996年)

(三)第三阶段:农村金融体制重新定位阶段(1997—2005年)

(四)第四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逐步开放阶段(2006年至今)

(五)我国金融业服务“三农”法律制度变迁的特征

二、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制度的缺失

(一)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存在法律制度的缺失

(三)“三农”金融服务法律制度缺失的成因分析

三、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基本类型

(二)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比较

(三)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借鉴

四、解决我国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对策

(一)强化“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

(二)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市场

(三)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和环节,“三农”问题始终是当代中国要特别重视甚至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而现代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除政府用倾斜政策加以调控引导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外,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农村金融,可以说,金融支持是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支农体系存在着显著的制度缺陷,从而制约与束缚了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失灵,需要金融法来进行调控。作为经济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金融法通过发挥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等职能,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和管理,走一条金融依法支农的道路,从而得以逐步平衡城乡经济的巨大鸿沟。  本文试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己经提出的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建议,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进程,提高农村金融改革的绩效,切实解决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有效支持和支持力度问题。文章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我国银行业对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的演变内容进行梳理,可有助于我们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笔者首先把我国银行业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历史演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然后阐述了我国金融业服务“三农”法律制度演变的特征。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制度的缺失。这部分笔者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首先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他银行组织(邮政储蓄)六种主要的银行类型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对“三农”金融服务法律制度的缺失,最后对法律制度缺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考察国外农村金融组织的立法状况。先介绍了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了比较,然后总结它们在农村金融组织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的改进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便于我国立足于本土资源,节约立法成本,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也是本文第四部分,论述解决我国“三农”金融服务的法律对策。首先着眼于宏观角度,通过从平衡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经济法原则使经济法理念贯穿整个金融服务的法律制度设计之中,给本文的法律对策定下基调;然后从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三方面来展开论述。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从放宽农村金融组织的准入条件、确定部分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两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建立有竞争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个是对已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备,另一个是改进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对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是从加强农业保险以及征信系统两方面进行阐述。

著录项

  • 作者

    张潇续;

  •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
  • 学科 经济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光宇;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银行业,三农问题,金融服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