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株昆虫病原菌微菌核的诱导培养和条件优化
【6h】

几株昆虫病原菌微菌核的诱导培养和条件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文献综述

1.1地下害虫的概述

1.2微菌核(MS)概述

1.3真菌杀虫剂研究现状

1.4真菌杀虫剂的生产应用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2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单因素实验筛选高产MS菌株

4.2 MS的生长模式

4.3 非营养条件对MS发酵的影响

4.4 球孢白僵菌Bb2729菌株MS产量的条件优化

4.5 布氏白僵菌Bbr17菌株MS产量的条件优化

4.5 金龟子绿僵菌Ma55菌株MS产量的条件优化

4.6 MS-DE颗粒的复水复苏

4.7复水复苏后MS-DE的复苏率及分生孢子产量

4.8 MS的储藏实验

5结论

6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蛴螬、蟋蟀、根蝽、白蚁等地下害虫一生中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为害植物地下部或地面附近根茎部。现在对它们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农药,在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地下害虫的研究中,布氏白僵菌防治蛴螬的报道较多,但由于地下害虫常在土壤深层栖息,活动量小,一般在春秋季才向土表移动,且在旱作地区普遍发生,普通的孢子制剂可能因储藏期或施放后无法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影响防治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耐干旱、易储藏的繁殖体来防治地下害虫。
  本研究通过改变营养条件在液体培养中人工诱导产生微菌核(Microsclerotia,以下简称MS),结果表明氮源种类的选择决定是否产生MS,且不同菌种产MS的最佳氮源不尽相同,不添加吐温-80对MS产生也无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单因素实验,从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共9个菌株中各筛选1株高产MS的菌株Bb2729、Bbr17和Ma55。其在碳含量32g/L时MS产量分别为3.87×103MS/mL、6.80×103MS/mL和4.07×103MS/mL。
  单因素实验为基础,进行碳氮源用量比例复筛,发现MS产量和生物量均受碳源浓度和碳氮比共同作用,并通过对接种量等非营养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确定进一步优化方案。以碳浓度、碳氮比、摇床转速、孢悬液接种量和培养液装液量为五个因子,MS产量和生物量为响应值,进行两水平部分因子实验,筛选显著影响因子,结果Bb2729、Bbr17和Ma55三株菌的显著因子均为碳浓度、碳氮比和接种量;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响应面的中心点,Bb2729:碳浓度27g/L、碳氮比8:1、接种量0.9%,Bbr17:碳浓度30g/L、碳氮比7:1、接种量1.0%,Ma55:碳浓度30g/L、碳氮比35:1、接种量0.85%;Box-Benhnken中心复合实验确定MS产量的理论最大值,其中布氏白僵菌Bbr17产量最高为8.24×103MS/mL(碳浓度27.07g/L、接种量0.84%、碳氮比7.29:1),其次是球孢白僵菌Bb2729:5.57×103MS/mL(碳浓度27.07g/L、接种量0.84%、碳氮比7.29:1),金龟子绿僵菌Ma55:4.63×103MS/mL(碳浓度30.29g/L、接种量0.84%、碳氮比34.66:1);理论值条件下分别对各株菌进行三批次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均在1%误差以内,说明了响应面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MS的耐旱实验,将三株真菌碳氮比复筛时各个实验组得到的发酵产物,加硅藻土(diatomite,以下简称DE),抽滤冻干粉碎制成MS-DE粉末,在4℃冷藏条件下,4个月时复苏率仍维持在90%以上,低碳、高碳氮比发酵得到的MS复苏率高达到100%。
  MS-DE短期恒温储存试验表明,温度是影响MS储藏期的重要因素,在4℃冷藏条件下,MS-DE复苏率下降速度缓慢,60天后复苏率仍维持在98%以上。在31℃条件下,MS-DE复苏下降趋势显著增强,但均在也87%以上,相比之下布氏白僵菌
  MS更耐储藏,31℃储藏60天复苏率仍能达到91.93±1.58%。剂型化对MS复苏率有一定影响,但的确有一定保护作用。室温长期储存实验中,MS-DE第4个月时复苏率开始急速下降,到第10个月最低下降至40.22%;剂型化MS复苏率在第6个月才开始明显下降,10个月后最低降至55.19%,可见MS本身具备了一定抗逆性,而在制剂保护下能更长久的维持这种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