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穿孔腹膜炎对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
【6h】

肠穿孔腹膜炎对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脓毒症时肠道的吸收功能变化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肠穿孔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II型肠衰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对肠衰竭屏障功能研究较多,而对于吸收功能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构建肠穿孔腹膜炎模型,观察: 1、肠穿孔腹膜炎时小肠葡萄糖吸收功能改变; 2、肠穿孔腹膜炎时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3、血清TNF—a浓度变化与肠道吸收功能改变有无相关性; 方法:64只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and puncture,CLP)模型模拟肠穿孔腹膜炎,对照组操作步骤同实验组,但没有结扎及穿刺盲肠。分别在术后8、24、48、72h用循环灌流方法测定葡萄糖吸收量。酶联免疫反应(ELISA)测定血清中TNF-a浓度。光镜观察小肠粘膜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D大鼠术后8h开始出现小肠葡萄糖吸收抑制(2.41vs2.96),48h最明显(1.49vs2.64),72h有所恢复(1.92vs2.57)。对照组之间小肠葡萄糖吸收值无差异。实验组术后8、24h血清TNF-a浓度显著升高(517.04vs112.90,286.37vs105.78),8h达到最高峰,48、72h组血清TNF-a浓度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检示:对照组肠黏膜结构完整,实验组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粘膜上皮脱落坏死,以48h最严重,72h有所恢复。 结论: 1、对照组之间小肠葡萄糖吸收值无差异,提示假手术对小肠葡萄糖吸收影响不大。 2、肠穿孔腹膜炎明显抑制了小肠葡萄糖吸收。 3、肠穿孔腹膜炎时小肠仍有一定的吸收功能,提示利用有功能的肠 道进行肠内营养是可行的。4、肠穿孔腹膜炎时肠道吸收功能没有完全丧失,其小肠葡萄糖吸收功能的改变不能完全反映肠衰竭的程度。 5、血清TNF-a浓度变化与肠道吸收功能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