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研究
【6h】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经济衰退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体系

2.1 理论基础

2.2 框架体系

第3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

3.1 日本首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①

3.2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

3.3 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

第4章 实证检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4.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性效果检验

4.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货币供给扩张效果检验

4.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刺激效果检验

第5章 主要结论及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启示

5.1 主要结论

5.2 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定义、理论基础、框架体系、不同国家实践经历和政策实施效果检验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定义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在短期名义利率接近或等于零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创立新的货币政策操作窗口,为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贷款,缓解市场资金紧张,降低风险溢价,平复金融恐慌。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资产支持证券、商业票据或公司债券,压低中长期利率,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基础货币,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货币供给,防止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本文梳理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框架,以及日本在2001-2006年的首次量化宽松政策实践以及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和刺激经济复苏、欧洲央行应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政策实践。  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效果,主要结论为:(1)金融稳定效果方面,利率调整等常规货币政策无法有效降低反应金融市风险溢价的TED利差水平。单一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金融稳定效果也不明显,但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对TED利差的影响则非常明显,一系列信贷支持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了紧急流动性支持,避免了信贷枯竭和更大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2)提升货币供给方面,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银行体系注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但基础货币的扩张并没有促进银行信贷扩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阻。美联储注入到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以超额储备金的形式回到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而未能以贷款的形式进入到实体经济。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主要源于基础货币的扩张,而非源自于银行信贷的增长;(3)经济刺激效果方面,分为信贷、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和汇率四个渠道。M2的增长有利于银行信贷的扩张,信贷渠道效果显著。危机后美国货币供给的增长对物价的影响非常微弱,并未遵循经典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渠道不显著。量化宽松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刺激作用体现在短期,长期来看则没有作用,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则相反,短期无影响,随后才促使美元走强。最后,本文提出美、日、英、欧等发达国家所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