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彭泽贝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贝杏甘双层含片制备研究
【6h】

彭泽贝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贝杏甘双层含片制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缩略语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彭泽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三部分 彭泽贝母药理活性的研究

第四部分 澎泽贝母采收时间与干燥工艺的研究

一、彭泽贝母最佳采收时间的研究—通过指纹图谱方法的考察

二、彭泽贝母干燥工艺初步考察

第五部分 贝杏甘双层含片的制备

第六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贝母研究

结构鉴定图谱

彭泽贝母样品色谱图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得奖励和申报专利情况:

展开▼

摘要

首次系统开展了彭泽贝母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及主要活性单体作用机理的研究、彭泽贝母采收时间与干燥工艺的研究,制备了以彭泽贝母为主药的“贝杏甘”双层含片。为阐明彭泽贝母的药效物质基础,合理利用药用资源,完整地评价彭泽贝母的药材质量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彭泽贝母的开发利用、新药创制提供了依据。对彭泽贝母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获得2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0个成分,包括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7个二萜类化合物,3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17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基本阐明了彭泽贝母的物质基础。对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皂苷等)进行了祛痰止咳作用的评价,开展了浙贝甲素、贝母辛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总提取物、总生物碱、总皂苷均具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首次阐明了贝母辛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是通过作用于气管平滑肌M受体,从而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为彭泽贝母的质量标准中活性指标确定提供了依据。建立了同时测定彭泽贝母中浙贝甲素、浙贝乙素含量的方法(HPLC-ELSD);采用指纹图谱的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对彭泽贝母中活性成分的积累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彭泽贝母的最佳采收时间为4年生较好。探索了彭泽贝母的干燥方法,为彭泽贝母产地初加工方法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以“贝母丸”处方为模型复方,将其剂型改进为口含片,重点研究了不同矫味剂,不同工艺对贝母等苦味中药的矫味作用,表明采用矫味剂和甜味剂适当配比,制备双层含片的工艺,能够较好地改善口感,掩盖苦味在口腔中长久滞留等问题,为苦味中药的口含片制备提供了示范。

著录项

  • 作者

    刘红宁;

  • 作者单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罗杰英;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彭泽贝母,贝杏甘双层含片,制备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