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积极心理干预对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6h】

积极心理干预对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 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

1.4文献回顾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对象

2.3 伦理原则

2.4 研究工具

2.5 干预方案设计与实施

2.6 质量控制

2.7 资料分析

2.8 技术路线

3.结果

3.1 量性研究的结果

3.2 干预结果

3.3 质性访谈内容分析结果

4.讨论

4.1 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积极心理干预后护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局限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问卷调查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C 综述:男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

展开▼

摘要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在校护生抑郁、焦虑、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因素的影响,应用评估问卷进行测量并结合质性访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1.以272名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以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当前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2.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参考Seligman教授编制的团体积极心理治疗,根据现状调查中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方案,确定评估工具后,在蚌埠医学院一至三年级的本科护生中进行招募,经过筛选,选取66名在校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32人)和对照组(34人)。学期初(2016年9月—10月)对干预组进行6周的积极心理干预,而对照组只参加常规心理活动。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第一个月以及干预后第三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并在干预结束后,对干预组成员进行访谈,结合质性访谈,评价分析干预方法对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
  结果:
  1.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科护生MHC-SF量表得分为(3.49±0.79),情绪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为、心理幸福感3个分量表得分为(3.57±0.85)、(3.29±0.95)和(3.61±0.86)。其中,振发向上153人(56.25%),中等程度114人(41.91%),颓废萎靡5人(1.84%)。高中分科、不同年级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同学间关系、辅导员关爱、专业态度、学业水平、父母期望、对就业的担忧对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积极心理干预结果分析:
  (1)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MHC得分比较
  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HC得分除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主效应、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点MHC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T2、T3时间点两组MH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
  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在干预后不同时间点(T1、T2、T3),采用t检验对两组生活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幸福感指数量表得分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幸福感指数得分的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统计学有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通过t检验对两组幸福感指数得分在干预后不同时间点(T1、T2、T3)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抑郁量表得分比较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抑郁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及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T1、T2、T3)进行两组抑郁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依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焦虑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主效应、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焦虑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T2、T3时间点两组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质性访谈结果
  访谈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生认识自我、学会应对、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
  1.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积极心理干预对抑郁、焦虑情绪有缓冲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护理本科生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并有一定的维持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