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济南
  • 出版时间: 2017-08-19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会议文集: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介绍了高校育人实践与理论的困惑,论述了结构化育人模式,并从联系与差异、影响因素、专业与课程以及专业与行业企业阐述了学科专业建设,最后介绍了大学制度性创新文化构建。
  • 摘要:众所周知,高校的基本功能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而且是第一个重要元素.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说不是学校特别强调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确实有必要强调这个问题.在面临这个社会的挑战、大学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从边缘走向重心的时代,尤其是大学成为科技创新引擎的时代,应该怎么看待人才培养的功能.我国高校在相互追赶的过程当中,在加快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规模扩张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使得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削弱.因此,特别强调要把人才培养的功能放在高校的第一位,放在基础的地位.
  • 摘要:课程内涵,看似是一个微观的小问题,但它的意义并不小.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不成功,则高等教育难言是成功的.所以,课程教学问题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恰恰就是在这一点上,高校可能并没有予以应有的关注.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增加课程内涵.如果把这些工作做好了,高校教育教学可能就回到了正确的轨道,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才有可能,否则都是空谈。
  • 摘要:论述了技术创新及其重要意义、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区域转型创新以及“一带一路”创新,介绍了创新与产业结合的新可能,建议产业园区应该作为众创空间的载体和平台,尝试打造更多区域创新共同体,探索建立产业研究院和智库,并且成立舆情基地。
  •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关键,以改革教育方式方法为动力,以完善条件制度为保障,以改进考核评价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标志,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围绕需求创新创业,依托专业创新创业,照顾兴趣创新创业,培养自信创新创业,挖掘天赋创新创业,强化技能创新创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 摘要: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天津市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相结合,顺应产业发展需求,顶层设计规划,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勇搏励志班“育全人”素质育人工程,加强课程建设,助推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职能,走出了一条"普及与前沿并举、通识与专业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和创业的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和创业的能力、意识和思维.高校是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重要支撑.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积极鼓励和扶持二级学院或教学单位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建设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完善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链。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特征已由外延式发展(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注重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的提升),就是要实现从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的转变.因此,高校应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改革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办学方式.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政策的引领下,高校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的研究与培养活动,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综合改革.作为我国高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引领和适应我国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路径.
  • 摘要:高校教师的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的发展对一所高校而言意义重大.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环节,是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校教师的发展与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关注如何将高校教师的发展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具有多重性,本文将以其中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主,分析其与大学生创新教育各自的基本情况,并对二者的并轨路径进行初步探讨,从二者共赢的角度看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 摘要:一个现代化大学实验室的任务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的创新.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室平台构建在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中日益凸显出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实验室的内涵已经演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如何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室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从过程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实验室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再到维护的流程;从要素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工作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设备仪器与人力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创新.
  •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也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为独立学院,必须在发展中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开展工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社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能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
  • 摘要: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当下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目标的引导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组织机构的灵活性、专业内容的模糊性、活动时空的开放性等自身特点,成为高等教育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自我成才的内在需求.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不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
  • 摘要:离散数学是介绍离散数学各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基本研究工具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离散数学课程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以及信息管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数据加密等相关课程中.它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于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这些能力与态度是一切软硬件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离散数学课程所传授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地体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诸领域.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到计算机硬件,从人工智能到分布式系统,无不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因此,就像20世纪30年代图灵机的提出为现代计算机奠定基础一样,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创新也取决于人类对离散结构、计算、思维与推理模型的研究取得的新突破.因此,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除了接受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数学的训练之外,必须深入接受专业数学如离散数学的训练,这样才能通过在大学中接受较多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基础课程的训练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国际贸易实验室是为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以及商务专业等大学专业服务的,这些专业都需要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类的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授课模式一直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对实际外贸业务的模拟及实训,因此学习效果不佳.这种现象是与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违背的.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在外贸业务中不致陷入国际贸易欺诈的陷阱以及提高通关报关效率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创新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贴近现实的国际贸易实务流程环境,通过软硬环境的建设,拓展传统实验室的空间.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动力.创新,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是应对新时期的新挑战的战略选择.21世纪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方面.因此,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建议改变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发展。
  • 摘要:智库时代的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知识生产模式2的特点,跨学科和实用化是其基本特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由学科化(学术模式1)向智库建设(学术模式2)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注重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是提升高校开展决策咨询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高校智库产出的研究成果不是通过论文等形式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类似于政府采购的方式由政府、企业采用,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服务。
  • 摘要:学校评估分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两大类,其中外部评估又分为学校相关者评估和第三方评估。为了保证学校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日本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制。文部科学省对第三方评估(Third Party School Evaluation)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多次探讨与定位。最初的定义是:第三方评估就是学校直接与相关学者,在自我评估和学校相关者评估的基础上,站在专业而客观的立场上对教学活动及其学校整体运营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又修改为关于学校运营,以学校外部的专家为中心,加上自我评估和学校相关者评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及其学校整体运营进行专业评估。最后的定义为:第三方评估就是关于学校运营,以学校外部的专家为中心的评估者,在校方的自我评估和学校相关者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从专业角度对教学活动及其学校整体运营进行评估。这个定义最终确定了第三方评估的成员构成,即由学校外部的专家为中心的评估者,同时也强调了评估范围,是对教学活动及其学校运营的事项这两大领域进行评估,最后指出了评估要从专业角度进行。
  •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以“推进高等教育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自2000年实施推动改善大学教育计划。改善计划多以奖励研究为主,但也独辟了奖励教学的专案—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逢甲大学作为践行者和受益者,已成为台湾地区大学教学卓越的典范。本文介绍台湾地区推动改善大学教育计划,特别是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并以逢甲大学为个案阐释实施情况及成效,提出该计划对大陆地方高校分类管理、特色发展的借鉴意义。
  • 摘要:高等教育新生态下,民办高等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必须有良好的学校治理结构,因为它关系着学校的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大计,特别关系着高校按照"立德树人"的准则,因此应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应用型专业链群,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培、用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推行融入式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 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具有典型的现代系统科学和生态科学的思维特征,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具体到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层面上,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和管理.只有紧紧抓住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办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 摘要:企业家精神引领和推动着企业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在高校管理、团队建设、教育教学中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民办高校实现高效运营的有效措施.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深综改"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也使教育更加专注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获得,从而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新常态.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自主性强,在推动国际化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很多民办高校已开展了国际化合作项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基础.民办高校必将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为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挥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 摘要:本文运用战略管理和竞争战略等相关理论分析山东省民办高校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认为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更新变化,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学校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提出民办高校应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差异化战略,以期为增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
  • 摘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通过改造、升格和新建的形式,完成了一批应用型大学的创立和建设任务,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应用型大学治理体系,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高等院校分类改革,地方本科院校正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型,亟待突破转型过程中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构建能够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治理体系.本文从国际视角,基于德国、英国、美国三国的建设经验,对所处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过程中的治理结构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借鉴的建议,以此力促应用型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保障教育质量提高.
  • 摘要: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刚性管理到刚柔相济管理的演进过程.刚性管理重点放在规章条款体系的建立之上,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发挥人的核心价值.近年来,柔性管理成为备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管理思潮.学校是一个以学生以主体的多元文化单位.过去的高等教育属于精英式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学校在校生数量较少、容易管理的有利条件,简单的、刚性的规章制度体系是非常适合当时的教育模式的.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数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原有管理模式与当前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凸显.高校是一个教育人才、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是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策动引擎,发挥人的创造潜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准是高校的重要目标.因此,通过柔性管理,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管好人、用好人,可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 摘要:据统计,近几年来不少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在校学生的重要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把工作做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积极心理干预前,对照组、实验组的积极心理学SCI=90因子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试者具有同质化的心理健康水平。实验组在经过干预后,他们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敌对的五个因素有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前后差异不大。这说明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有作用、有效果的。为期三个月的有效追踪表明,实验组三个月之后的测试数据与之前的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不仅表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干预效果显著,而且表明干预效果很稳定。
  • 摘要: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工作的基层人员,已成为保证民办高校完成教育目标和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在很多民办高校中,学生辅导员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专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核心和骨干,而兼职辅导员是重要补充.民办高校兼职辅导员主要有两种来源:其一是从刚工作的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中选聘;其二是从优秀的机关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中选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民办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
  •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民办高校应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树立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文化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发展方向,是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撑.民办高校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氛围,为学校全面发展和实现腾飞提供优良的文化环境.
  • 摘要:公民意识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理性的政治意识,要使其发挥作用,就需要公民通过自省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这种意识的升华离不开公民教育。只有通过开展公民教育,人们才能逐渐确立公民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培养公民的思维方式,继而有效地行使公民权利,做出有效的公民行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在我国,要开展好公民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在教育途径上,公民教育主要依赖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四个方面来全面进行。我国的公民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核心,社会教育为延伸,媒介教育为补充,综合提高我国公民教育的水平,全方位地开展。在教育内容上,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公民教育也要以我国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来开展。由于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内容综合进行,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吸收公民教育的内容,也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公民身份。
  • 摘要:笔者设计了一套民办高校教师生存状态调查表,包含了身份认同、归属感、教学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等多个维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综合性的调查,深入、细致地探索解决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偏低问题的策略。而且,本次调查主要分析的是影响教师归属感水平的民办高校内部因素。因为在外部大环境变革缓慢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从自身内部多下工夫,过多地看重外因很容易造成民办高校管理者消极应对教师归属感偏低的问题。
  •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教育质量显著降低的问题.基于传统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又存在严重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的事实,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入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教师对于课程内容和任务目标进行设计。首先,教师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录制成微课,发布到网上,供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并发布思考题,学生接受任务,课下观看视频,带着问题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预习。学生通过对分易平台提交答案,教师查看学生的问题记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常见问题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根据已经掌握的学生课前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设计和修改课堂教学活动,以便有效地进行课内的面对面教学,并组织学生对之前未解决或者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展开讨论,教师引导答疑,形成师生互动。
  • 摘要:作为一所医学院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一直是学校办学的思考所在。学校深知:医学教育培养的是医生,医生职业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肩负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必须有高尚的医德,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底线。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底线,学校提出以人为本的升本教育服务理念以及“三个相信”的学生教育观,建立了以学生为终端的教育服务链体系,提出“施优教服务学生”“赢得学生,就是赢得事业、赢得职业”等系列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并围绕这些管理理念,确定教学模式、内容、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强化理念人脑人心,用活动固化行为,由合格公民的塑造最终到合格医生的培养。
  •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七部门联合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专业素质中,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特殊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调节及情绪的管理等问题与特殊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营造氛围、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活动创设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讨论.
  •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特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已成为我国现代特色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中医师承教育不能仅理解为耳提面授的“亲炙”或学术袭承的“私塾”,应作为一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宏观与微观间互为动力、相互促进,构架“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三早教育与教育三阶段的培养目标间的联系,又从微观角度针对当前各阶段中的主要矛盾分别提出了思路、目标、步骤,以期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 摘要:自"公关"概念引入以来,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历经30多年的教学探索,逐步完成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过渡,由理论知识的灌输到注重课程应用性特色的转变.把公共关系课程讲授成一门有特色、重实践且强调学生参与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公关教师们的认可.但是,也清楚地认识到公共关系教学在课堂中的种种问题和错误的学习导向,特别是仍有大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认清公共关系课程的性质,没有认识到公关教育应用性的重要地位,能为学生提供应用公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明确公关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导向以及探索出务实的公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公关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 摘要: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给本校青年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的同时,不断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学院培养脑子灵、懂管理、会动手、善经营、身心好、讨人喜的具有财院特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中的作用,有效发挥高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 摘要:本院于2010年9月改革并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访谈、座谈会及考核等形式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课程体系是符合高职高专特点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比重适当且内容浅显实用,临床理论课中有关设计和研究的内容适当,而实验、实训和实习占有更大比例。根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增加了中医基础、针灸推拿、老年病学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增加了就业指导课,分析就业形势,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树立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成为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综合型医疗人才。
  • 摘要:通用英语(EGP)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发展是当前课改的主要方向,这种教学转移使大批EGP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么直接下放到中小学教通用英语,要么发展转型为ESP教师,这是形势使然.本文分析EGP教师与ESP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结构和所承担角色的差异,以此为基础寻求EGP教师转型的途径,以期对转型中的EGP教师有所帮助.
  • 摘要:目前,民办高校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为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各高校都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教学督导工作的地位也愈来愈显得重要.民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着教学督导机制不完善、督导队伍人员不足、体制不合理、督导职能缺失、督导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民办高校应强化教学督导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学督导水平,创新教学督导实践.
  • 摘要: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因此应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坚持特色办校的经营理念,用特色引进人才,准确定位学科建设方向,避免盲目人才引进,为高层次人才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双管齐下,留住、用好人才。
  •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赖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精神的传承理应通过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来体现,这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大学内涵发展的基础工程。因此应以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体系建设,将人文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多元评价。
  • 摘要:课程建设是实现所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途径,因此,建构本科课程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分析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是学术导向还是应用导向,是生本导向还是社本导向,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导向还是职业能力与就业指标导向,是塑造学生导向还是服务学生自主生长导向,不同的办学理念产生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保障体系建构的价值基础就存在不同。持社本的课程建设理念,强调社会适应论,关注就业指标,偏重于标准化、规范化课程管理。持生本的课程建设理念,往往侧重于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分制和选课制,创设相对宽松自由的课程学习和校园文化环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观念会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等可测量内容的教学,以综合素质养成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观念会更加注重人文课程和思想方法的教学。
  • 摘要: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开展校内课程评估是检验课程建设质量与效果的需要,也是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 摘要:学习动力是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也具有自我意识强、意志薄弱、学习功利性强的特点。步入大学校园,由于角色转换不适应、教育制度改革不完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各种负面思想和情绪的侵蚀等,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下降、上课毫无精神且易受干扰等现象。现有研究证明,大学生动力缺失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不可轻视的问题,所以真实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措施,对正确引导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盲文作为视障学生进行学习与书面交流的工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因而也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盲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我国现行盲文的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高校盲文教学的基本要点:高校盲文教学旨在掌握现行盲文的摸读与书写;学习现行盲文的基础是熟悉掌握布莱尔盲文体系;在书写和摸读盲文的过程中采用声、韵双拼,对学生要求必须完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现行盲文的学习必须掌握汉语分词连写的规则。盲文教学的这些要点组成了盲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 摘要:多元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在这个现实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理念,优化其内容,拓展其培养方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瞬息万变的社会。
  • 摘要:认清制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生活,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明晰在网络中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交往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策略能够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位。
  • 摘要:关于内隐学习的研究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入。起初,研究者们主要想证实内隐学习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试图说明人类乃至灵长类个体具有强大而多元的学习能力。后来,在证实了这种能力存在之后,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了解这种内隐学习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关内隐学习的研究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原因在于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有很大不同。首先,它具有自动性,在不占用大量注意资源的前提下习得隐藏在刺激材料中的结构知识,虽然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习得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确实对人的认知和判断产生了影响。其次,它具有抽象性,与有意识的外显学习依赖个体经验和对学习材料了解不同,内隐学习倾向于捕捉刺激材料的抽象性规律,而且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利用这种规律,为自己的判断服务,所以内隐学习有时比其他学习形式更广泛、更深刻。最后,它具有稳定性,内隐学习较少地受到外在环境中无关因素以及个体自身的智力、年龄等生物性指标的干扰,习得的知识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的影响也比较长久。在充分了解了内隐学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把注意力集中了在内隐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知识类型上面,探究内隐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究竟是何种知识,获取这些知识的内在机制又是怎么样的。
  • 摘要:“积极行为支持”(PBS)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针对个体的行为干预手段,以教育性的系统干预替代惩罚性行为矫正技术(如厌恶性疗法),让自闭症儿童更易于接受,便于干预的开展。通过发展积极行为和系统改变的策略,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有针对性地改善减少个体不良行为,最终实现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目的。我国的研究者认为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不仅涉及自闭症儿童本人,还涉及自闭症儿童所在的学校、家庭和其他场合,所制定的干预计划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故积极行为支持的实施策略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环境调整策略、前事控制策略和结果处理策略。环境调整策略主张通过控制个体的周围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以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前事控制策略主张控制减少可能引起问题行为的背景因素。结果处理策略主张提示增加积极的行为,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和发生。
  • 摘要:简要分析了特殊教育教师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方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时间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教师时间管理的培训,增加特殊教育教师的编制,教师个人方面,应培养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时间价值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善于运用零碎时间,减少对时间的浪费。
  • 摘要: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法,研究者在与家长和教师协商后于济南某康复中心选取一名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小王,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加强无关变量控制。在研究设计中加强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因素对儿童的干预可以更准确地探究研究过程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效果。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游戏干预的重要前提。在进行游戏干预之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营造舒适的游戏氛围,使儿童更配合干预环节,培养游戏的兴趣,进而提高治疗效果。选择适合个案的游戏材料。在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把握干预策略,选择适合个案能力的游戏材料,适当延长干预时间。实验设计应严谨,注重可操作性,提高游戏治疗的成效。对游戏材料的选择应在注重儿童兴趣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儿童游戏能力的仿真程度高的玩具,借助游戏材料在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游戏于预中要引导儿童发展积极的功能游戏或假装游戏等高象征性游戏。加强家校合作。研究过程可以适当安排家校合作,加入亲子游戏和团体游戏,将干预成果进行最大程度的泛化。
  • 摘要:人类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选择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并用规范记录和强化了这种生活方式,但是规范具有相对静止的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相对静止性成为人类选择新型社会生活方式难以逾越的屏障.而规范毕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共识性存在的理性凝结,任何共识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基础性的元素:人类本身的意志形成、表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双方或多方交流并合意.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规范重要承载的道德规范也不例外.在此试图从我国传统道德哲学对于上述三种元素的缺失方面探索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对人本身的偏离,并试图探寻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向人本身回归的路径.
  • 摘要:教育生态一般可以理解为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产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包括个体生态与群体生态.群体生态指教育系统的总体生态,个体生态则指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部门的生态.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生态的研究与认识颇不一致,但均强调生态学的基本精神:综合、联系、平衡.这恰恰符合学校教育领域的特征.正因生态思维模式是一种贴近学校教育实践的形态,自1979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在公共教育中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以来,教育生态便很快走进了教育研究者视野,生态范式逐渐成为了开阔视野看教育的新范式.基于此拟从教育生态视域,对大学教育中教师教学创新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并建议构建让教师体验到创造性教学尊严的教育生态环境,形成制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活力的责任生态机制。
  • 摘要:邯郸学院作为一所河北省属的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从办学条件到师资力量,与老本科院校有着很大差距.怎样在现有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学校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关注的头等大事.他们从基本条件建设抓起,以"猛药治疴"和"刮骨疗毒"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 摘要: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共识.教学内容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和突破口.只有牢牢把握能力培养这个核心,才能把握教学内容改革的逻辑脉络,找到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破解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的有效对策.
  • 摘要:本文在互联网消费行为盛行的背景下,借助手机购票APP体验这一工具,探讨大学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如何影响他们的观影意愿。同时,探讨大学生消费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观影意愿和观影行为的影响。这将有助于电影消费平台或企业更加准确、科学地进行市场细分和群体客户管理,可针对社会青年中不同群体的消费历史、基本诉求等,有的放矢地推送消息(特别是他们订阅的或关注的消息)和制定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在产品的宣传、品牌价值理念的传递、服务内容的扩充方面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跟风。
  •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生存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在这种环境下,新媒体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为依托,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教学激励.
  • 摘要:传统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在我国实行了多年,已逐渐显示出其不能适应医药体制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弊端.新颁布实施的《中医药法》指出: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认证中心")自2016年牵头开展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改革实证研究(以下简称"分阶段考试"),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工作,在第一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议:扩大考试试题库。规范试题命题标准,增大中医类题型的比例,并定期更新,增强考试安全性与保密性。规范考试标准。建议制定统一的标准,提高考试客观公平性。优化考试流程。建议继续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制作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的软件,实现考生评分电子化。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增加基础投入,完善设施及信息化,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基地管理。加强考官队伍建设。严格考官选拔,强化考官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注重考官库的建设。强化中医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经典理论,中医临床思维,中医基本技能。
  • 摘要: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各大高校纷纷建立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考察国内诸多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受训,缺少主动性和学习的原动力,以及实践教学的社会服务意义普遍缺乏的现象.这与特殊教育专业的公益性、实践性和主动的专业认同等专业特性是相悖的.济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作为国内特教领域的新生力量,力求在专业发展的初期,改善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服务学习理念为指导,构建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促进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国特殊事业发展需求的师资力量.
  • 摘要:目前,学习者的学习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次,不能有效地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缺乏主动探究、批判理解、知识迁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知识建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要素,并应用到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引导学习者的学习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有效合作、清晰表达与沟通、学会学习等能力。
  • 摘要:QQ空间、人人网、微博等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大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包括新闻线索在内的各类信息.很多"90后""95后"的学生离不开微信、微博,这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单纯依靠德育课程的讲授,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经常会出现学生上课玩手机、刷微博的现象,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熟悉自媒体传播规律,巧用自媒体,实现大学生德育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积极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贴吧、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展开德育工作,充分发掘各类隐性德育资源,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符合他们的语言,用他们愿意听的话,全面推行德育工作;充分利用高校的隐性德育资源,实现德育的功能;全面创新德育载体,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达到传播思想的目的,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 摘要:当前的元分析表明与正常发展个体相比,ASD个体的社会注意全面降低,ASD的社会注意受到社交内容的影响,此次元分析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指明了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使用和系统地描绘不同个体的刺激来确定ASD个体和TD个体间在丰富社交内容背景下社会注意的不同。通过识别显著影响ASD社会注意的因素,此次元分析的结果向形成ASD的症状理论模型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将与未来的研究一起能够帮助对ASD的社会注意干预ASD的最有利条件:一对一的互动。
  • 摘要:学分制的精髓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学生在学习离散数学时,往往看不到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认为该课程对计算机科学的作用不大,因而不重视离散数学的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离散数学课程的平时教学中,就要考虑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离散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跟后续课程或专业方向相关的实践教学题目作为练习内容,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要求,从而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科学研究与工作均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学前融合课程作为学前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泰勒原理,它的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虽然此时儿童还处于幼儿阶段,但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一阶段是儿童认知、艺术、品格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根据特殊儿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的原则,这一阶段对于特殊儿童干预与训练将会比之后年龄阶段的干预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学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课程设计进行的,课程的选定及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殊儿童的教育及康复的效果,因此,学前融合课程的设计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归属感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影响青年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的建立.由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属感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应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创造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重视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强化督导机制和培训计划,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健康高雅校园文化,搭建学生展示才艺舞台,深化学校职工服务意识,积极热情对待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网络社交,及时跟进情绪疏解思想导航。
  •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常都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精力旺盛且富有求知欲,追求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解决问题方法;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反对传统的灌输式强制教育,追求自由平等的教育方式.而思政课教学异于其他学科课程,带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特点,加之沿袭千年的尊师重道传统儒家思想,使得思政课教学一直难以摆脱灌输说教之嫌.基于此顺应当前新时期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改变,针对市场经济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借助主体间性视角,重新审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元素—师生关系,以期帮助当前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走出困境。
  • 摘要:2009年,本校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始试行大类招生制度,学生进入学校后,同院系的同学入校前期的教学计划是一样的,到第二学期再根据个人的兴趣、条件选择自己青睐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与原来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在实践环节上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开设专业实训类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工科专业来讲,使学生置身于工程实践的环境中,掌握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多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使学生在就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