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6h】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1 国外研箩已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媒体从业者的内涵

1.5.2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内涵

1.5.3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内涵

1.6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

1.6.1 研究的重难点

1.6.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2.1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直接表现

2.1.1 虚假新闻

2.1.2 媚俗新闻

2.1.3 广告新闻

2.1.4 标题党和图片党

2.2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间接表现

2.2.1 有偿新闻

2.2.2 新闻炒作

2.2.3 新闻侵权

2.2.4 新闻敲诈和勒索

第3章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

3.1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特征

3.1.1 局域性影响

3.1.2 扩散速度快

3.1.3 治理时间长

3.2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

3.2.1 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3.2.2 对受众群体的危害

3.2.3 对媒体自身的危害

第4章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4.1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内部原因

4.1.1 媒体从业者自身素养缺失

4.1.2 媒体内部制度不完善

4.1.3 媒体间不正当竞争

4.2 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外部原因

4.2.1 经济利益对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削弱

4.2.2 文化思想对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分化

第5章 整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5.1 提升媒体从业者自身素养

5.2 加强新闻受众的监督力度

5.3 完善媒体内部制度

5.4 优化媒体行业外部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媒体在文明的进步史上演绎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媒体从业者是这个重要角色的书写者与践行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类型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媒体日益发展并深入生活。无论是传统媒体的继续发展还是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都要求越来越多的媒体从业者从事媒体工作。媒体从业者再不是原来的只承担引导舆论,传播信息的重要任务,他们甚至还承担销售报纸、联系广告、拉赞助等任务。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社会变化、政治制度等因素导致了媒体从业者的自律缺失和他律不到位,使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受到了极大考验。近年来,摒弃新闻职业操守的国内外新闻事件枚不胜举,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公众,同时影响社会道德进步,更是对媒体人自身信誉的伤害和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阻碍。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职业道德失范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仍有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对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研究比较表面,理论不够精密;空谈现象,缺乏剖析;提出的对策在实际操作中可实施性低等。所以,对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研究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不能只局限在原有研究中。通过对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细致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不同层面分析道德失范的危害。根据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提出整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可行性的策略。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界定。针对媒体从业者、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和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概念及关系进行细致的说明比较。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通过阅读文献及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概括为八种。第三部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针对失范的表现,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有媒体从业者自身素养的缺失,也有媒体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同时经济、文化等因素也是造成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第四部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第五部分,整治对策。通过前面表现和原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整治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