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6h】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1.1 新媒体

2.1.2 新媒体新闻

2.1.3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2.2 伦理学中的职业道德观

2.2.3 社会学中的“失范”理论

3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及危害

3.1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3.1.1 虚假新闻时有发生

3.1.2 新闻低俗化影响恶劣

3.1.3 新闻炒作层出不穷

3.1.4 虚假广告花样翻新

3.2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

3.2.1 削弱媒体责任感和公信力

3.2.2 损害并误导受众

3.2.3 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3.2.4 腐蚀新闻工作队伍

4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4.1 外部诱因

4.1.1 媒体市场化的冲击

4.1.2 部分西方不良新闻思想的不断渗透

4.1.3 监督制度不完善

4.2 内部根源

4.2.1 新闻工作者自身素养匮乏

4.2.2 奖惩考评制度不健全

4.2.3 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5 加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5.1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养

5.1.1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5.1.2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

5.1.3 增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5.2 进一步深化媒体的体制改革

5.2.1 加快媒体外部体制改革

5.2.2 进一步完善媒体内部机制

5.2.3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5.3 进一步完善新闻监督机制

5.3.1 加强政府监督,完善相关立法

5.3.2 加强媒体之间的相互监督

5.3.3 加强受众监督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今,中国的网民之多、规模之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对获得新闻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传统媒体,也越来越多从网上获得信息,加上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有着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等特点,这对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正是由于新媒体的特点,产生了虚假消息、恶意炒作以及传播色情内容等问题。同时,新闻媒体又承担着及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新媒体的特征,明确由此而生的问题表现及原因,才能妥善解决当下中国产生的新媒体传播中的道德缺失问题,同时有的放矢地,建立和完善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体系。
  文章立足于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并且有很多数据和实际案例作为支撑,以此得出相关结论。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道德观为主要理论基础。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文章对新媒体、新媒体新闻以及新闻职业道德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新闻职业道德所必需的坚持的准则。寻找了大量权威数据,包括一些实际案例得出目前新媒体背景下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分析产生失范现象的原因,立足于中国的经济大环境,结合整个媒体架构以及工作人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多角度分析,尽量做到客观、全面。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应的政策,在政策方面尽量做到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内外部机制完善和全方位监督,多管齐下、全面推进。为解决目前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提出解决办法,也为新闻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的新闻事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介对社会的文化和受众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职业道德状况会对传媒业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