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下商业街空气品质评价及CO2分布数值模拟
【6h】

地下商业街空气品质评价及CO2分布数值模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1.2.2 我国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课题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2 室内空气污染物与人体健康

2.1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2.2 地下商业街的热湿环境

2.2.1 地下商业街的热环境

2.2.2 地下商业街的湿环境

2.3 地下商业街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及污染源介绍

2.3.1 一氧化碳(CO)

2.3.2 二氧化碳(CO2)

2.3.3 甲醛(HCHO)

2.3.4 苯

2.3.5 氨

2.3.6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2.3.7 可吸入颗粒物

2.3.8 氧气及其蜕变物

2.3.9 细菌

2.4 本章小结

3 地下街室内空气品质的测试实验

3.1 地下商业街基本情况介绍

3.2 测试项目及测试仪器的选择

3.2.1 测试项目选择

3.2.2 测试仪器介绍

3.3 实验方法

3.4 客观数据测试

3.4.1 试测阶段及测点选择

3.4.2 几种测试方案的结果及分析

3.4.3 现场数据测试小结

3.5 主观问卷调查

3.5.1 主观调查问卷的设计

3.5.2 主观调查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地下商业街空气品质评价

4.1 概述

4.1.1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概述

4.1.2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4.1.3 灰色系统思路与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切入点

4.1.4 灰色关联评价的数学模型

4.2 室内空气污染物影响人群主观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

4.2.1 原始数据

4.2.2 评价过程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3 地下商业街空气品质现状的灰色评价

4.3.1 评价因子的选择和评价标准序列的建立

4.3.2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4.3.3 过渡季地下街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4.3.4 非过渡季地下街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地下商业街内气流组织与污染物数值模拟

5.1 软件介绍

5.2 物理模型的建立

5.3 边界条件的设定

5.4模拟工况

5.5地下街内典型状况

5.5.1 温度场、湿度场和速度场分布

5.5.2 CO2浓度场分布

5.5.3 室内空气龄分布

5.5.4 PMV和PPD分布

5.6 地下街内人员密度和污染物的浓度场之间关系

5.6.1 温度场对比

5.6.2 CO2浓度场对比

5.6.3 空气龄对比

5.6.4 PMV-PPD对比

5.7 本章小结

6 地下商业街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措施

6.1 地下街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影晌因素

6.2 该地下街空气品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6.2.1 地下街室内装修引起的空气污染

6.2.2 新风量的减少和新风品质的下降

6.2.3 通风系统换气效率的影响

6.2.4 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

6.3 地下商业街空气品质的改进

6.3.1 改变日常的一些生活细节

6.3.2 减少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具体措施

6.3.3 减少和降低室内氡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6.3.4 地下街空调系统的合理使用

6.3.5 加强室内空气品质的科学化管理

6.3.6 有关部门完善地下建筑的空气质量标准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淮南市某地下商业街的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所作工作包括:统计客观数据的测试结果,对地下街11个分区的热环境和污染物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室内状态下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主观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调查结果;采用灰色方法,进行了室内空气污染物影响人群主观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及地下街11个分区空气品质现状评价;采用Airpak软件对夏季地下街第一分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了解不同人流密度对室内温度、CO2浓度、空气龄、PMV-PPD等指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过渡期自然通风状况较好的分区污染物浓度较低;非过渡期挥发性污染物甲醛、苯、氨、TVOC平均浓度较过渡期高,且分别超过国家标准1.45倍、0.94倍、0.31倍、0.57倍;人流量与CO2的关系密切,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CO2是影响人群主观评价的最主要因素;过渡时期空气品质优于非过渡时期,且二者都不属于清洁级别;地下街内人流密度对其室内流场及CO2分布影响较大。现场测试、问卷调查、数值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地下街室内空气品质的具体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