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酶催化法烷基糖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6h】

酶催化法烷基糖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Contents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烷基糖苷的结构和性质

1.2.1 烷基糖苷的结构

1.2.2 烷基糖苷的物理化学性质

1.3 烷基糖苷的合成

1.3.1 转糖苷合成法

1.3.2 直接法

1.3.3 酶催化法

1.4 烷基糖苷的研究状况

1.5 烷基糖苷的应用

1.5.1 化妆品

1.5.2 洗涤剂

1.5.3 农业方面

1.5.4 食品工业

1.5.5 其它

1.6 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选题背景

1.6.2 研究内容

1.6.3 本文创新点

2 大麦芽中酶的提取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酶的提取及酶活力的测定

2.2.1 酶的制取

2.2.2 酶活力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温度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2.3.2 酶提取反应的影响因素

2.3.3 放置时间对酶活力及酶的pH的影响

2.4 结论

3 酶催化辛基葡萄糖苷的合成

3.1 试剂与仪器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实验部分

3.2.1 反应原理

3.2.2 实验步骤

3.2.3 正交试验设计

3.3 转化率的测定

3.4 APG的结构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2 APG的结构分析

3.6 结论

4 玉米淀粉烷基糖苷的合成

4.1 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步骤

4.2.2 转化率的测定

4.2.3 APG的结构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烷基糖苷合成的影响因素

4.3.2 APG结构分析

4.4 结论

5 烷基糖苷的性能研究

5.1 试剂与仪器

5.1.1 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2 实验部分

5.2.1 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

5.2.2 乳化性能

5.2.3 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

5.3.2 乳化性能

5.3.3 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

5.4 结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直接用大麦芽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面所做的工作:
   1.对大麦芽中的酶进行了提取并对其酶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麦芽长度为0.5cm时,酶的活力较高。酶提取的最佳料水比为1∶8,温度为x54℃。
   2.以葡萄糖和辛醇为原料,利用大麦芽中的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在50℃下,反应时间36小时、醇用量为10mL、加水量为4mL、大麦芽的加入量为3g。按该工艺条件葡萄糖的转化率为33.8%。对烷基糖苷红外图谱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1639cm-1处,辛基葡萄糖苷有一个相对较弱的C-O-C键的骨架振动峰和1145cm-1处有C-O-C键的C-O伸缩振动峰,由此验证其为烷基糖苷。
   3.以淀粉和辛醇为原料,采用大麦芽中的酶为催化剂,在催化淀粉水解的过程中,辛醇作为糖基受体与水竞争反应合成烷基糖苷。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加水量、麦芽量及醇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1g淀粉,加入水15ml、麦芽的加入量为3g、辛醇10ml,在50℃下反应48小时,该工艺条件下转化率为8.2%。并对合成的APG红外图谱进行分析可看出,在1641cm-1处,辛基葡萄糖苷有一个相对较弱的C-O-C键的骨架振动峰和1148cm-1处有C-O-C键的C-O伸缩振动峰,并将合成产物APG与市售APG红外光谱图进行对照,完全吻合,由此验证其为烷基糖苷。
   4.对烷基糖苷的一些性能如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性能、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检测得出:(1)合成APG的表面活性与商品APG基本相当,其临界胶束浓度为1g/L,表面张力31.856mN/m;(2)与商品APG及LAS的乳化性能对比发现合成APG的乳化性能略差;(3)合成APG发泡力弱于商品APG及LAS,但泡沫稳定性优于LAS。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