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研究——以黑龙江省H大学为例
【6h】

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研究——以黑龙江省H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主要内容及思路

2 相关理论

2.1 岗位概念及特点

2.2 岗位设置理论

2.2.1 岗位设置概念

2.2.2 岗位分析理论

2.2.3 岗位分类理论

2.2.4 岗位结构设计理论

2.2.5 岗位设置程序

2.3 教学服务型大学内涵及特征

3 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我国高校岗位设置的历史沿革

3.2 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现状

3.2.1 岗位类别设置情况

3.2.2 岗位编制设置情况

3.3 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国外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国外高校岗位设置情况

4.2 国外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4.3 岗位设置思路与对策

5 黑龙江省H大学岗位设置方案

5.1 黑龙江省H大学简介

5.2 黑龙江省H大学岗位设置概况

5.3 黑龙江省H大学岗位设置方案

5.3.1 岗位设置总体方案

5.3.2 专任教师岗位设置

5.3.3 管理人员岗位设置

5.3.4 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5.4 岗位设置方案评价

6 黑龙江省H大学岗位设置的保障措施

6.1 政府层面

6.1.1 加强政策引导

6.1.2 加大经费投入

6.1.3 建立配套机制

6.2 学校层面

6.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6.2.2 创新形式,改进聘用

6.2.3 发扬民主,群众监督

6.2.4 加强管理,绩效考核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高校人员管理也发生着变化,逐步从传统的“身份管理”向科学的“岗位管理”转变。在实行岗位管理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岗位设置是关键环节,它不仅是岗位管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高校实行聘任制的基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需求是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工作而体现出来的,并且岗位设置和任职条件反映出来的信息能够让高校中工作的个人进一步明确自己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努力工作,从而使学校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实现二者“双赢”。  基于以上,无论从组织层面的政府角度、高校自身角度,还是从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角度和教师未来发展角度来看,如何改革优化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新时期在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中最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虽然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及岗位设置的研究学者众多并且成果显著,但对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研究的不多。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从理论和操作双重层面对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对岗位设置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经验,对目前教学服务型大学现行的岗位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从第一手资料中试图挖掘出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岗位设置的思路与对策,并以黑龙江省H大学为例,重点分别对专任教师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进行阐述,同时,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实施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的保障措施,为国内其他高校岗位设置工作提供了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