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黄酮-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6h】

新型黄酮-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简介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3.1 Baker-Venkatraman Rearrangement 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

1.3.2 查耳酮氧化闭环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

1.3.3 其它方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

1.4 黄酮类化合物在荧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1.5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电化学性质研究

1.6 黄酮类化合物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1.6.1 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

1.6.2 黄酮类化合物在抗菌方面的应用

1.6.3 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方面的应用

1.6.4 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脑血管系统保护方面的应用

1.7 吲哚类化合物的应用

1.7.1 吲哚类化合物在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

1.7.2 吲哚类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1.7.3 吲哚类化合物在光电材料方面的应用

1.8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展望

第二章 新型黄酮-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1 仪器与试剂

2.2 新型黄酮-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

2.2.1 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L1-L8)的合成

2.2.2 黄酮-吲哚类化合物(FL1-FL16)的合成

2.3 新型黄酮-吲哚类化合物的表征

2.4 化合物FL1、FL10的单晶结构

2.4.1 化合物FL1和FL10的单晶培养

2.4.2 化合物FL1和FL10的晶体参数

2.4.3 化合物FL1和FL10的晶体结构描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黄酮-吲哚类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3.1 化合物FL1-FL16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

3.2 化合物FL1-FL16的荧光性质研究

3.3 化合物FL1-FL16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3.3.1 金属离子识别实验测试方法

3.3.2 化合物FL1-FL8对金属离子识别的荧光测试结果与讨论

3.3.3 化合物FL9-FL16对金属离子识别的荧光测试结果与讨论

3.4 化合物FL1-FL16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3.4.1 电极预处理

3.4.2 化合物FL1-FL16的循环伏安

3.5 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

3.5.1 实验方法: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

3.5.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5.3 实验操作方法

3.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目标化合物的核磁氢谱图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魏静娜;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无机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琰,张斌;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Q4R97;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