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药物包被球囊治疗不同类型支架内再狭窄的造影评估及临床结果
【6h】

药物包被球囊治疗不同类型支架内再狭窄的造影评估及临床结果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

摘要

ABSTRACT

LIST OF ABBREVIATIONS

TABLE OF CONTENTS

1.0 Introduction

2.0 Literature Review

3.0 METHODS

4.0 Results

Discussion

6.0 Study limitation

7.0 What this study adds

8.0 Recommendation and limitation

9.0 LIMITATION

11.0 Conclusion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背景:DES-ISR患者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它被复发性再狭窄的高发病率所阻碍。paccocath-isr试验是第一个在人体内使用DCB的相关研究,也是第一项用DCB治疗冠状动脉ISR病变的研究。随着现代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DCB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被推荐为治疗DES-ISR的首选。但目前尚不清楚DCB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不同的ISR类型中应用的疗效有无差别。  目的:针对不同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类型进行标准化的DCB治疗程序,并对其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试验。纳入2017年至2018年因DES-ISR而接受DCB治疗的患者共80例。根据Mehran分类,将纳入患者分为两大组:局灶性和非局灶性。根据干预期间采取的治疗方法,它又进一步分为几个小组。主要随访终点是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时管腔晚期丢失。次要终点包括12个月随访时的复发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结果:在6个月的血管造影随访(随访率94%)中,晚期管腔丢失局灶组比非局灶组为(0.27±0.22mm vs.0.45±0.58mm,P=0.11)。复发性再狭窄率局灶组比非局灶组为(3.7%vs.33.3%,P=0.003),两组具有显著差异。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方面,局灶组比非局灶组(6.9%vs.9.8%,P=1.00)。两组患者在MACE发生率方面(6.9%vs.11.8,P=0.70)无显著差异。  结论:在本研究指定的患者群体中,DCB在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疗效、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非局灶性病变,并且非局灶性病变更易复发性再狭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