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务社工介入工伤患者慈善医疗救助困境的实务探索
【6h】

医务社工介入工伤患者慈善医疗救助困境的实务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回顾

2、国内文献回顾

(四)相关概念界定

2、慈善医疗救助

(五)理论基础

1、危机干预模式

2、社会支持理论

(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点

二、工伤患者困境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背景介绍

1、Z市J医院基本概况

2、医务社工部服务内容介绍

(二)慈善医疗救助中的工伤患者困境表现

1、心理负担较重

2、经济问题突出

3、工伤维权艰难

(三)造成工伤患者困境的原因分析

1、事故迫害性强,应对能力不足

2、经济来源有限,家庭生活困难

3、社会支持不足,维权资源短缺

三、医务社工介入工伤患者困境的实务过程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关系

1、接案来源

2、专业关系建立

(二)案主信息收集

1、个人及家庭情况

2、疾病与情绪状况

(三)困境预判及需求分析

1、困境预判

2、需求分析

(四)工伤患者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2、劣势

(五)服务目标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六)服务计划

(七)个案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收集案主信息,建立专业关系

2、第二阶段:安抚案主情绪,社工危机介入

3、第三阶段:提高政策认知,激发案主潜能

4、第四阶段:链接社会资源,重建支持网络

(八)结案

1、结案原因

2、结案处理

3、跟进计划

(九)服务评估

1、服务成效评估

2、服务过程评估

四、医务社工介入工伤患者困境的反思与建议

(一)服务反思

1、医务社工实践领域狭窄,实务经验不足

2、慈善救助力量薄弱,社会组织参与不够

3、社会主体间合作较少,服务模式单一

(二)相关建议

1、完善专业教育机制,扩大医务社工实践领域

2、调动慈善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

3、实现社工+医院+政府+社会组织多方联动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伤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会给个体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具有突发性、危机性和损害性较强的特点。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工伤患者普遍面临治疗费用紧缺和维权能力不足的困境,政府救助作为基础保障在快速拨付资金和提高公民维权能力方面尚有不足,因此,社会工作介入慈善救助便成为协助工伤患者脱离困境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以工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危机介入模式和社会支持理论,运用个案研究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展开专业服务。首先,通过个案研究法和参与式观察法调研该群体产生困境的具体表现。继而,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危机事件损害性较强、个体应对能力不足、家庭经济生活困难和维权资源不足。其次,基于个案工作的实务模式,社会工作者通过情绪疏导、链接资源等过程增强案主法律维权能力,使其筹得治疗善款,减轻心理负担,缓解了生活压力,维护合法权益。最后,通过对服务过程的干预和服务对象的评估,本研究总结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工伤患者慈善医疗救助服务的“社工+医院+政府+社会组织”的四位一体的融合模式,并呼吁社会调动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救助的积极性,拓展医务社工实践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