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及循环的影响
【6h】

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及循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重症肺炎是累及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除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外还有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其他器官明显受累的表现,全身中毒症状重、病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1],是ICU的常见重症。机械通气是当前治疗重症肺炎、辅助患者肺通气的有效手段,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采取传统仰卧位进行机械通气时,部分患者给予较高条件呼吸支持,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有文献报道[2],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受体位等因素影响,既往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提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肺损伤、新生儿肺炎的氧合有一定疗效。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并进行血气、血流动力学等监测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旨在评价不同体位(俯卧位、仰卧位)通气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的影响以及体位改变是否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以此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  数据采取:在俯卧位前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Picco指标,计算氧合指数,分别于俯卧位后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及恢复仰卧位后4小时、8小时再次监测、采集以上指标。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并最终完成俯卧位试验者44例,平均年龄52.74+13.81岁,男31例,女13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5±6.3天,死亡率43.18%。俯卧位通气期间,未发生导管脱落、移位、压疮等不良事件。  俯卧位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没有影响,改变体位前后对Picco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俯卧位机械通气有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分压、氧合指数、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而对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