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6h】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思想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难度与创新

1.选题难度

2.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理论分析法

4.定性分析法

5.跨学科研究法

第一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思想的生成逻辑

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群关系思想生成的理论基础

1.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

1.1.2 党群关系关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生成与巩固

1.1.3 党群关系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党认同奠定了社会基础

1.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思想生成的现实要求

1.2.1 新加坡严峻复杂的国情要求夯实党群基础

1.2.2 新加坡竞争性的政党体制要求必须重视党群关系

1.2.3 新加坡特色选举制度与党群关系形成的必然联系

1.3 对马来西亚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相关经验的汲取

1.3.1 与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合作与斗争中,开始认识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性

1.3.2 对中国共产党相关经验的吸收与借鉴

第二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

2.1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将党群实践落到实处

2.1.1 物质层面:着力开展民生工程

2.1.2 精神层面:满足民众的民主诉求

2.2 恪守“共享共治”,用制度来保障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

2.2.1 “与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更加注重分配的合理性

2.2.2 “与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注重民众参与

2.3 培育“包容性”,打造新加坡党群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的共同价值基础

2.3.1 培育“包容性”党群思想,提升新加坡多元社会的融合性

2.3.2 打造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合聚多元社会的凝聚力

第三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思想与实践的特征

3.1 持续性: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突出特点

3.1.1 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形成夯实了政治斗争的执政基础

3.1.2 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工会政治化的必然产物

3.1.3 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民主化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势

3.2 务实性: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现实体现

3.2.1 为人民谋福利的“好政府”

3.2.2 “新常态”下的党群关系调适

3.3 历时性: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的历史演进

3.3.1 李光耀时期以“家长式”为特征的党群关系

3.3.2 吴作栋时期以“协商式”为特征的党群关系

3.3.3 李显龙时期以“柔性权威”为特征的党群关系

第四章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机制探析

4.1 物质满足: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机制的历史逻辑起点

4.1.1 以“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理念的养老保障

4.1.2 以“共同负担”为原则的医疗保障

4.1.3 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的住房保障

4.1.4 以“教育优先”为追求的财政保障

4.2 政治参与: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机制的社会基础

4.2.1 选举:给民众提供一个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

4.2.2 人才选拔:给普通民众一个参与国家政治的机会

4.2.3 民间组织:民众进行政治参与最直接的方式

4.3 信息沟通: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机制的互动模式

4.3.1 以人民协会为统领的基层组织

4.3.2 以互联网为平台发表政治见解

4.4 政治认同:人民行动党党群关系机制的最终旨归

4.4.1 发展经济是获得民众政治认同的物质保障

4.4.2 良好的政党形象是获得民众政治认同的必要条件

4.4.3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是获得民众政治认同的精神保障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卉;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学科 政治学·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景峰;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党的领导 ;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