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发病情况的调查
【6h】

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发病情况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的调查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的发病情况与国内医学影像学教科书上的数据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u3000国内外骨肿瘤分类进展及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的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有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大宗病例报道,统计得出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性别、年龄及部位的发病情况。   材料与方法:通过CNKI检索自1994-2007年中文的大宗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病例报道的文献,包括临床分析及病理分析,并且对所查到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关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大宗报道的文献进行检索;同时对1994年以前的中文文献粗略阅读,包括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等。对所查到的国内有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分析的文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剔除其中重复的部分,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制成表格并分析各种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性别、年龄及部位的发病情况。   结果:国内共检索到49篇文献,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共计47196例,其中良性骨肿瘤25516例(54.06%),恶性骨肿瘤15921例(33.73%),肿瘤样病变4934例(10.46%),文献中未分良恶性的骨巨细胞瘤825例(1.75%)。①性别:性别详细的骨肿瘤和骨肿瘤样病变共计35784例,男性22764例(63.62%),女13004例(36.34%),不详16例(0.04%);②年龄:年龄详细的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共计30893例,≤10岁为1707例(5.53%),11~20岁为9319例(30.16%),21~30岁为8823例(28.56%),31~40岁为4503例(14.58%),41~50岁为2957例(9.57%),51~60岁为2014例(6.52%),≥60岁为895例(2.90%)不详为675例(2.18%);③部位:部位详细的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共28325例,股骨7343例(25.93%),胫骨5165例(18.24%),肱骨1930例(6.82%),掌指骨1758例(6.21%),骨盆1493例(5.28%),颅骨1429例(5.05%),颌骨1371例(4.84%),脊柱1194例(4.22%),腓骨882例(3.12%),肋骨788例(2.79%),跖趾骨777例(2.75%),肩胛骨629例(2.22%),桡骨622例(2.20%),骶骨457例(1.62%),尺骨358例(1.27%),锁骨268例(0.95%),跗骨246例(0.87%),胸骨199例(0.71%),腕骨105例(0.37%),髌骨70例(0.25%),鼻骨11例(0.04%),多发436例(1.54%),不详766例(2.71%)。   结论:①我国常见的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为骨软骨瘤(8063例,占良性骨肿瘤的40.15%)、骨巨细胞瘤(3421例,占良性骨肿瘤的17.03%)、软骨瘤(2959例,占良性骨肿瘤的14.73%)、骨肉瘤(4882例,占恶性骨肿瘤的37.79%)、转移瘤(2510例,占恶性骨肿瘤的19.44%)、软骨肉瘤(1601例,占恶性骨肿瘤的12.40%)、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180例,占肿瘤样病变的42.43%)和骨囊肿(819例,占肿瘤样病变的29.45%)等;②良性骨肿瘤的好发年龄为11~30岁(占64.80%),男女之比为1.74:1,以股骨和胫骨多见(占40.37%);恶性骨肿瘤的好发年龄为11~30岁(占49.31%),男女之比为1.85:1,以股骨和胫骨多见(占49.67%);肿瘤样病变的11~30岁(60.92%),男女之比为1.44:1,以股骨和胫骨多见(占43.44%);③目前国内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统计的文献中肿瘤的种类比较混乱,其文献资料也不够完善,一些发病特征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如不同部位骨肉瘤的发病年龄不详细及详细部位的肿瘤例数不明确(如股骨近端、股骨远端等)。   第二部分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统计数据与国内医学影像学教科书上的数据比较   目的:比较目前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统计数据与国内医学影像学教科书上的数据是否一致。   材料与方法:把第一部分统计得出的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性别、年龄、部位和发病率的统计数据,与白人驹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上骨骼肌肉章节中叙述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①第一部分数据与教科书数据中发病率、年龄、性别和部位中相同的:骨瘤的发病年龄基本相同(好发年龄均为11~30岁);骨样骨瘤的发病年龄和部位基本相同(均为30岁以下,胫骨和股骨);成骨细胞瘤的发病年龄基本相同(为30岁以下);骨软骨瘤的发病年龄和发病部位基本相同(为11~30岁,股骨和胫骨);软骨瘤的发病率、年龄和发病部位基本相同(发病率约为14%,好发年龄为11~30岁,好发部位为掌指骨);成软骨细胞瘤好发年龄和性别比例基本相同(为11~30岁,性别比例约为1.8:1);骨化性纤维瘤的发病部位基本相同(为颌骨);骨肉瘤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和部位基本相同(11~20岁,男女之比约为1.7:1,好发部位为股骨和胫骨);软骨肉瘤的发病部位和性别比例基本相同(好发部位为股骨和胫骨,男女之比约为1.7~1.8:1);Ewing肉瘤的发病部位基本相同(为股骨);骨髓瘤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和部位基本相同(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部位为脊柱和颅骨);纤维肉瘤的发病年龄和部位基本相同(好发年龄为20~40岁,好发部位为股骨和胫骨);转移瘤的发病年龄和部位基本相同(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好发部位为脊柱、骨盆、肋骨等);脊索瘤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和发病部位基本相同(约为30~60岁,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部位为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骨囊肿的发病年龄和部位基本相同(均为11~30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和颌骨,骨囊肿的好发部位为肱骨和股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病年龄(为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②.第一部分数据与教科书数据中发病率、年龄、性别和部位中不同的:骨瘤的发病率和发病部位好发年龄不同(刘子君等统计为10.50%,颅骨和胫骨;而教科书的为8%,颅骨和颌骨),性别比例在教科书中未明确;骨样骨瘤的发病率不同(教科书为1.66%,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92%);成骨细胞瘤的发病率、性别比例和发病部位不同(刘子君等统计为1.33%,1.58:1,胫骨;而教科书的为2.41%,2:1,脊柱);骨软骨瘤的发病率不同(刘子君等统计为39.84%;而教科书的为31.6%),性别比例在教科书中未明确;软骨瘤的性别比例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79:1,而教科书为1.6:1);成软骨细胞瘤发病率和发病部位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59%,股骨和胫骨;而教科书为3.46%,股骨和肱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年龄和好发部位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1~20岁,胫骨、股骨和肱骨;而教科书为8~20岁,胫骨、股骨和腓骨),发病率和男女比例在教科书中未明确写出;骨化性纤维瘤的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1~20岁,男女之比为1,23:1;而教科书为20~30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发病率在教科书中未写出;骨肉瘤的发病率不同(教科书为34%,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36.37%);软骨肉瘤的发病率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1.91%,而教科书为16.1%),发病年龄在教科书中未写出;Ewing肉瘤的发病率和发病年龄不同(教科书为5%,好发年龄为5~15岁;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3.79%,好发年龄为11~20岁),性别比例在教科书中未写出;骨髓瘤的发病率不同(教科书为4.42%,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5.19%);淋巴瘤的发病率、好发部位和年龄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3.32%,发病年龄为11~60岁,好发部位为股骨;而教科书为7.2%,发病年龄为35~45岁,好发部位为脊柱),性别比例在教科书中未明确;纤维肉瘤和转移瘤的发病率在教科书中未写出,性别比例在教课书中未明确;脊索瘤的发病率和性别比例不同(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为1.56%。   结论:①刘子君等统计数据较教科书的数据更加详细:教科书中多数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性别比例仅描述为男性多于女性,但具体的男女比例未明确指出;教科书中未写出软骨肉瘤、嗜酸性肉芽肿和转移瘤的具体好发年龄;教科书中对于骨化性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肉瘤、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和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病率没有给出明确的数据;②刘子君等统计数据与教科书的数据的有所差别: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中骨瘤、骨软骨瘤、骨肉瘤、骨髓瘤和脊索瘤的发病率比教科书上的高,成骨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软骨肉瘤、Ewing肉瘤和淋巴瘤的发病率较教科书上的低;刘子君等统计结果中非骨化性纤维瘤、Ewing肉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好发平均年龄大于教科书上的平均年龄,骨化性纤维瘤的好发平均年龄小于教科书上的好发年龄,淋巴瘤的发病年龄比教课书上的分散;教科书上骨化性纤维瘤为女性多见,但刘子君等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3:1),教科书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成骨细胞瘤的男女比例高于刘子君等统计的数据,而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和脊索瘤的男女比例低于刘子君等统计的数据;刘子君等统计的成骨细胞瘤中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和脊柱,而教科书上为脊柱,刘子君等统计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为股骨,而教科书为脊柱;刘子君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好发部位为股骨、肱骨和胫骨,而教科书为股骨和脊柱;刘子君等统计嗜酸性肉芽肿的好发部位为颅骨、股骨和骨盆,而教科书为颅骨、下颌骨和肋骨。

著录项

  • 作者

    王冬梅;

  •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丁建平;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发病率,发病部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