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
【6h】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超声造影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结合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技术和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wash-in/wash-out)软件,探讨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不同病程、不同组织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1临床诊断鉴别、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结合PIH技术对94例肝脏局灶性病灶(46例良性病灶,48例恶性病灶)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患者于检查前禁食、水8~12小时。先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病灶,记录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特征,再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显示其血流分布情况,然后选择病灶的最佳切面,切换入PIH显像方式,机械指数(MI)均调定为0.08。经患者肘部浅静脉注入配制好的2.4 ml SonoVue(注射前晃动5 s,采用团注法约3 s完成),随即再注入5ml生理盐水(约3 s完成)。同时实时观察病灶的动态灌注过程。造影完成后,启动声学定量软件分析图像,观察TIC形态,获取各声学定量参数;观测病灶峰值时间增强水平和各时间点增强强度。以上结果分别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的TIC形态特征:肝脏恶性病灶典型TIC表现为上升支陡直,迅速达到峰值强度,下降支单向斜形向下,呈快上快下型。肝脏良性病灶TIC表现为上升支较慢,达到峰值强度后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峰值平台期,下降支平缓,可有轻微波动,呈慢上慢下型。 2 肝脏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TIC定量参数比较结果:48例恶性病灶始增时间早于46例良性病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病灶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快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上升支斜率及50%清除斜率大于良性病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 3 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的TIC峰值时间增强水平结果:恶性病灶中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均以高增强多见,占70%(38/54),本组良性病灶总体上以等增强多见,占54%(25/46),其次为高增强,占35%(16/46)。 4 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的CEUS增强强度比较:动脉相晚期(30 s及40 s),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增强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相早期(10 s、20 s)恶性病灶呈高灌注型,良性病灶呈低灌注型,门脉相及延迟相(40 s以后)恶性者呈低灌注型,良性者呈高灌注型,增强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5 肝脏恶性肿瘤由于病程、类型、组织来源的不同,TIC形态特征可呈现典型或非典型表现。48例恶性病灶TIC均呈快上型表现,其中16例(80%,16/20)原发性肝癌、23例(82.1%,23/28)肝转移癌下降支单向斜形向下,门脉相峰值强度迅速减半,呈快上快下型;另4例(20%,4/20)小肝癌及5例(17.9%,5/28)肝转移癌下降支较为平缓,峰值强度减半时间至延迟相,呈快上慢下型。 6 肝脏恶性肿瘤THC定量参数比较:20例原发性肝癌中小肝癌降支减半时间迟于非小肝癌(P<0.01),余六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原发性肝癌与28例肝转移癌比较,肝转移癌降支减半时间早于原发性肝癌(P<0.05),余六项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灶各时间点增强强度比较,20 s强度乏血供肝转移癌低于原发性肝癌及富血供肝转移癌(P<0.01),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增强强度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1 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内肿瘤血管的数量、结构和分布是应用CEUS定量评估病灶血供的病理基础。 2 以描绘TIC为基础的声学定量技术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及视觉分辨力的影响,对肝脏良恶性病灶CEUS结果进行客观量化评价。 3 肝脏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的TIC形态及声学定量参数具有不同特征,据此作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定量分析CEUS结果时应重视非典型病例,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4 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能够反映肝肿瘤微小血管血流分布情况及灌注量,为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提供客观指标,有助于临床提高肝肿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