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动仪式理论下大众情感动态传播研究
【6h】

互动仪式理论下大众情感动态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研究不足

2 大众情感动态传播基础理论阐释

2.1 情感社会学

2.2 柯林斯互动仪式理论

2.2.1 互动仪式理论概述

2.2.2 情感能量:推动互动仪式进行的动力资源

2.2.3 互动仪式市场:衡量情感投入与产出的虚拟场所

2.3 大众情感相关理论

2.3.1 自我归类理论

2.3.2 社会认同理论

3 传播环境:互动仪式下大众情感动态传播的基础条件

3.1 技术环境变革带来互动新常态

3.1.1 扁平化社会网络重聚互动新力量

3.1.2 数字平台形成情感互动新“布景”

3.1.3 短视频应用带来混合情感传播新模式

3.2 互动环境带来“在场感”与“窥私欲”

3.2.1 虚拟共在场景提供强烈在场感

3.2.2 隐私肆意窥探导致情感互动频发

4 传播内容:互动仪式下大众情感的具体表征

4.1 动态分布:舆情事件中大众情感的整体趋向

4.2 情感表征:舆情事件中大众情感的分类表现

4.2.1 信任感缺失程度日益加剧

4.2.2 弱势感与公众同情的重构

4.2.3“朴素正义感”诉求加深

4.3 情感本质:情感宣泄与群体归属的外在表现

4.3.1 个体情感的排遣与宣泄

4.3.2 群体归属感形成全新情境

5 传播机制:互动仪式理论下大众情感的动态循环

5.1 互动循环:大众情感动态传播机制的建构与解读

5.1.1 情感传播框架的借鉴与总结

5.1.2 大众情感动态传播机制建构

5.2 过程划分:大众情感动态传播三阶段

5.2.1 初始阶段:媒介主导下营造互动情境

5.2.2 高潮阶段:情境作用下产生“叠加效应”

5.2.3 反馈阶段:情感共识导致集体共同行动

6 传播效果:大众情感动态传播的正负效应

6.1 负面功能:大众情感动态传播的诱导与催化

6.1.1 情感在前带来群体极化

6.1.2“群体正义”催生网络暴力

6.1.3 理性后置导致情感能量交换失衡

6.2 正面功能:大众情感动态传播的团结与动员

6.2.1 意见表达与社会安全阀的保护功能

6.2.2 情感动员与情感能量的凝聚效用

6.2.3 群体团结与集体认同的构建效用

余论:社交媒体时代情感文明的回归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竞莹;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学科 新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金桐;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人才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