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死后滞留对卵巢卵母细胞存活与成熟的影响
【6h】

小鼠死后滞留对卵巢卵母细胞存活与成熟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小鼠饲养与伦理审核

1.1.2主要使用仪器与设备

1.1.3常用实验试剂配置

1.1.4卵母细胞的收集和培养

1.1.5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的数据统计

1.1.6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1.1.7活细胞线粒体染色实验

1.1.8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试剂盒检测实验

1.1.9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死后滞留时间影响了小鼠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存活数目

1.2.2不同的存放时间阻碍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进程

1.2.3死后滞留时间不影响小鼠卵母细胞染色体和纺锤体重组过程

1.2.4死后滞留时间和温度影响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分布情况

1.2.5小鼠死后滞留时间不影响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

1.2.6不同温度也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 述

2.1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成熟过程

2.2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进程中细胞核的改变过程

2.3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进程中细胞骨架的变化过程

2.4线粒体分布对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进程的影响

2.5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进程中的谷胱甘肽含量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为了探讨不同的卵母细胞非离体存放时间和存放的环境温度变化对小鼠卵巢内卵母细胞存活与体外成熟的影响  方法:8周龄的ICR品系雌鼠随机分组,每组5只。利用二氧化碳安乐死方法处死后将尸体存放在室温(25℃),低温(4℃)和高温(37℃)环境里一定时间(0,2,4,6,8和10h)后摘取卵巢组织剁碎后收集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随后对收集到的卵母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测,并统计每组GV期卵母细胞的数目,同时对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成熟率以及后续卵母细胞染色体和纺锤体还有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分布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也进行检测。  结果:1室温(25℃)下小鼠尸体可以存放至4小时并收集到 GV期卵母细胞,低温(4℃)环境中可以存放至10小时,而高温(37℃)组中只能存放1小时。2我们统计了不同条件下GV期卵母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存放时间延长,收集到的GV期卵母细胞总数目随之减少。3在存放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收集到的GV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过程中其生发泡破裂(GVBD)比率和第一极体(PB)排出比率也随着存放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结果发现各实验组中细胞质内不正常线粒体的分布比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但是卵母细胞细胞质中 GSH含量并没有明显差异。5实验组中卵母细胞内染色体排列和纺锤体组装过程都与对照组一致。  结论:1小鼠死后滞留影响了 GV期卵母细胞的存活数目。2小鼠死后滞留的低温环境可以延长尸体的存放时间,但是高温环境则减少存放时间。3小鼠死后滞留影响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程度,并延迟卵母细胞的成熟进程。4小鼠死后滞留造成卵母细胞内不正常线粒体分布比率上升。5小鼠卵母细胞染色体,纺锤体和谷胱甘肽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受死后滞留时间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