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6h】

应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u3000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导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来说,MPE的预后较差,MPE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平均生存期大约为6个月。MPE经确诊后,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治疗。MPE的治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原发肿瘤的类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人身体的一般状况,对治疗的反应,排净胸水后肺复张的情况等等。   MPE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各种治疗方法差别较大,且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一部分病人,标准的化疗或放疗模式对于控制恶性胸腔积液量并无明显效果。尽管目前化疗药物发展很快,但对许多病人反复发生的胸腔积液仍没有理想的效果。研究者们发展了很多局部治疗的技术来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以减轻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   本研究应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是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经细胃管可以方便引流胸腔积液及胸腔内注药治疗。博莱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能抑制DNA合成,胸腔内给药,毒性反应小,局部药物浓度高,可保持长时间的杀灭癌细胞作用,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被作为一种温和性的硬化剂。   本研究的目的即探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经细胃管抽取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与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注药的方法相对照,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34~74岁,平均年龄为61岁。入选条件:(1)符合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家属或病人表示愿意接受此实验方法治疗;(2)患者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3)患者无明显胸腔穿刺的禁忌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胸腔穿刺术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试验组40例:应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均引流干净后胸腔内注入博莱霉素60mg和生理盐水40ml,每周两次。   结果:4周后,采用WHO胸腔积液评定标准评定。试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32例(80%);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22例(55%),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置管时出血(量>1ml)2例,胸膜反应2例,气胸2例,胸痛3例,发热2例,肺水肿1例,胸膜增厚(≥0.3cm)8例,胸水分隔或包裹6例,住院时间6~26天,平均住院时间15.00±4.88天,无引流管老化、阻塞、变形、断裂和脱落病例。   对照组置管时出血3例,胸膜反应9例(P<0.05),气胸8例(P<0.05),胸痛3例,发热3例,肺水肿8例(P<0.05),胸膜增厚18例(P<0.05),胸水分隔或包裹15例(P<0.05),住院时间8~30天,平均住院时间18.65±5.73天(P<0.05)。两组间患者均无胸腔感染,肝肾功能无损害。   应用C行套管针进行胸穿的副反应为出血、气胸等,多不严重,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无引流管阻塞、变形、断裂和脱落。博莱霉素胸腔注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胸痛和发热,一般在注射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可以减轻胸痛,常不需特殊处理,发热采用对症处理,胸痛和发热一般24小时内即可缓解。   结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经细胃管抽取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毒性反应小,易耐受,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安全,价廉,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