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混农林土壤保墒与农艺截留及监测评价研究
【6h】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混农林土壤保墒与农艺截留及监测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 土壤保墒与农艺截留

(二) 喀斯特混农林土壤保墒与农艺截留

(三) 研究进展与展望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色与创新

(二) 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3 实验方案

(三)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1 自然条件数据

2 社会经济数据

3 土地利用数据

4土壤物理数据

5水土流失数据

6土壤水分数据

三 混农林土壤保墒土壤物理性质及含水率变化规律

(一) 混农林保墒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 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生态环境

2 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生态环境

3 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生态环境

4 不同环境混农林保墒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分析

(二) 混农林保墒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1 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生态环境

2 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生态环境

3 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生态环境

4 不同环境混农林保墒对土壤含水率的对比分析

四 混农林农艺截留机制

(一) 不同混农林农艺截留坡面产流产沙对降雨的响应

1 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生态环境

2 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生态环境

3 不同环境混农林农艺截留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对比分析

(二) 不同混农林农艺截留的减流减沙作用

1 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生态环境

2 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生态环境

3 不同环境混农林农艺截留的减流减沙作用对比分析

五 混农林保墒与农艺截留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验证

(一) 石漠化地区现有技术及成熟技术

1 有机物覆盖技术

2 地膜覆盖技术

3 石块覆盖技术

4 保水剂

5 坡耕地等高植物篱

(二) 石漠化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高原山地混农林保墒与农艺截留技术

2 高原峡谷混农林保墒与农艺截留技术

3 山地峡谷混农林保墒与农艺截留技术

(三) 混农林保墒及农艺截留技术应用示范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混农林保墒现状评价与措施布局

4 措施设计与措施示范过程

5 混农林保墒及农艺截留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混农林保墒与农艺截留成效监测评价

(一) 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 指标选取依据与方法

3 混农林保墒与农艺截留成效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4 指标说明及计算

(二) 评价体系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及权重的确定

1 判断矩阵构建

2 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

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 综合评价模型与结果分析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鲍恩俣;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顾再柯,熊康宁,李瑞;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72S1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