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的分析
【6h】

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 言

一、常见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分类:

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四、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常见并发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年龄因素:

3.2血清总胆红素因素:

3.3血清肌酐因素:

3.4 血清白蛋白因素: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MOJ)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外科治疗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整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恶性梗阻性黄疸并行根治手术或姑息性引流手术治疗的12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年龄,入院时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肌酐水平(creatinine,C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实验室检验指标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出血、胆漏、胰瘘、肾功能衰竭、心肺功能衰竭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评估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127例手术患者术后有3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66%,22/41)与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3%,10/8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300μmol/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6%,25/65)与TBIL<300μmol/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29%,7/62)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Cr≥133μmol/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9.0%,23/33)与Cr<133μmol/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57%,9/9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30g/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27/36)与ALB≥30g/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9%,5/91)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100U/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14%,18/56)与ALT<100U/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72%,14/71)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LP≥300U/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8%,14/64)与ALP<300U/L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18/63)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最终能够进入回归的因素仍是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年龄P=0.023,OR=1.33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P=0.032,OR=4.912、血清肌酐水平P=0.029,OR=5.335,血清白蛋白水平P=0.025,OR=1.198。高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肌酐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  结论: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2项指标,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结果显示:高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肌酐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由此可知,在术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评估,个人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对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