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走在平民文学之路——鬼子小说论
【6h】

行走在平民文学之路——鬼子小说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 瓦城世界——社会问题

第二章 寻父——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寻找

第三章 知识分子与城乡道路

第四章 叙事艺术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对底层民众生存苦难的深切关怀和精神探索使得鬼子的小说创作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目标。而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鬼子的小说在创作上也日趋成熟,形成了其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借瓦城这样一个虚构的地方,鬼子在小说里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在社会结构大变革的转型期乡村农民和都市文化边缘人的形象,诸如打工农民、下岗职工、失学女童、杀人犯、流浪汉、失意作家等等,对这群身处困境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并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关注现代文明的发展给乡村与城市人们精神上的强烈冲击是鬼子进行小说创作的主要基点,鬼子批判地指出那些像陈村一样苟安地固守着乡村的落后的麦田守望者们是阻滞乡村发展的严重障碍,而对以晓雷为代表的不安现状、勇敢闯荡城市试图融入城市、结果只能成为都市文化的边缘人鬼子则给予了很大的同情。在鬼子看来,造成晓雷等人的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当下社会体制的不健全,法制完善的缺乏,致使弱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另一方面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有关。过分地追求效益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却忽略精神领域的改造,使得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失衡,人文精神丧失,人们没有了强有力的公共信仰,即精神家园的失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问题点上,鬼子没有仅仅把目光放在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面前的何去何从的问题上,他还把城市也作为了揭批的对象。鬼子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城市人拘囿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人的本真向善的一面也在与迎合现代化的发展中渐渐地发生了异化。鬼子在小说里以寒露的寻父事件向我们揭示了精神家园对于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此外,鬼子还将其笔触毫不留情地指向了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承担的社会批判和启蒙大众的功能展开了质疑,深刻地批判了知识分子与群众的疏离,揭示出了知识分子身上与社会发展相不协调的弱点,呼唤知识分子能够在建构精神家园方面发挥职能。 作为一个笔力日渐成熟的作家,鬼子也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和叙事模式。鬼子的小说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着重于对写作技术层面的追求,在这部分小说里鬼子将故事情节与巫文化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独特的神秘氛围。第二个阶段,包括现阶段的创作,鬼子的创作开始转向对小说内容的关注,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于被大多作家忽视的社会底层人物,通过对这样一群人在苦难面前的奋斗与挣扎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更深层次的精神特质以及表达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和都市化人文精神缺失的深思。 以小见大,由不起眼的生活小细节曲折展开故事,将人物命运推至极至,从而使得小说有思想性的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故事性,以期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要,这是鬼子偏爱的叙事策略。鬼子还特别注意对小说结构的设置,他的大多数篇章都呈现出复调的结构,有的故事甚至具有三重的结构,给读者提供了多重解读的可能,这无疑也使得他的小说意蕴深厚更加发人深省。对于叙述角度的选择鬼子也是很讲究的,他喜欢用第一人称,并且大量使用强烈的心理独白式的语言,以此来拉近读者与小说世界的距离,再配合以简练富于内涵的意象,一个爱憎悄含耐人寻味的故事就从他的笔端倾泻而出。 既有故事性又不乏思想性,笔端直指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弊端,这就是煞费苦心的鬼子,冷峻的笔锋后面是作家掩藏不住的人文关怀精神,这就是关注生活现实主义的鬼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