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探析
【6h】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二)本选题相关研究状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二)价值观的涵义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发展

(四)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五)加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背景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描述

(三)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整合的趋势

三、影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动因

(一)外动因

(二)原动因

(三)致动因

四、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实施“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教育模式

(二)加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

(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五、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价值观教育又是一个动态的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客观现实背景下,价值观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有不同表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倍受关注,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社会的稳定,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索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是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的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以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论文立足社会转型期的背景,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2006年贵州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状况3000分样本问卷调查,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比较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价值观发展过程中倾向性问题。从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方式及教育主、客体的素质等方面来考察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误及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的具体表现,有针对地提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通过实施“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教育模式,加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有实效措施,以实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之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甘春晖;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