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及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6h】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及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以肝炎肝硬化的相关中医基本理论、西医影像学及病理学为研究基础,通过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及肝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内在联系,为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寻找客观指标、量化标准,为本病的早期发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5例,符合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据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分为肝气郁结、水湿内阻、湿热蕴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在体检科选择8位健康者作为对照。拟定临床病例报告表,记录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腹部超声检查的检测指标等。1名主治中医师及1名主任中医师据其入院病例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进行中医辨证,二者采用背靠背的形式。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证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关于门静脉内径(Dpv)、脾脏厚度及肝实质类型的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证型组的Dpv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各证型组的Dpv由低到高依次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各组间的脾脏厚度均数由低到高依次为瘀血阻络证<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及湿热蕴结证均较多见细小均匀型与增粗增强型,脾肾阳虚证以增粗增强型最常见,瘀血阻络证较多见增粗增强型及粗结节型。  各中医证型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炎性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多见肝组织炎性分级G2;水湿内阻证组以G3、G2多见;湿热蕴结证组主要见于G3,G2次之;肝肾阴虚证组以G3多见;脾肾阳虚证组以G4多见;瘀血阻络证组多见于G4,G3次之。  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同超声检查及肝组织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Dpv、脾脏厚度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对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