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手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手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颈源性头痛的认识

1.1 颈源性头痛的历史

1.2 颈源性头痛的定义

1.3 颈源性头痛的流行病学报告

1.4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1.5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2 中医对颈源性头痛的认识

2.1 颈源性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颈源性头痛中医病因病机的最新认识

3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药物治疗的机理及分析

3.3 局部封闭

3.4 局部封闭的机理及分析

3.5 针灸治疗

3.6 针灸治疗的机理及分析

3.7 手法治疗

3.8 手法治疗的机理及分析

3.9 针刀治疗

3.10 针刀治疗的机理及分析

3.11 综合治疗

3.12 综合治疗的机理及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

1.1 研究内容

1.2 临床研究方案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1.6 结果和分析

2 讨论

2.1 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穴位选择依据

2.2 手法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作用特点

2.3 手法结合针剌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机理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源性头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临床上使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单纯针刺治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颈源性头痛的不同疗效,从而得出治疗颈源性头痛最佳方案;通过对比从两组中挑选出来的有效病例在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差异,探讨手法结合针刺对比单纯针刺治疗的疗效区别。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前瞻性试验研究,收集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可比性。在治疗方法上,分别给予治疗组的患者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单纯针刺治疗,隔1日一次,一周3次,2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数(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及治疗前、治疗一周、治疗后每周发病次数的对比;将结果整理并输入计算机,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概率P值判断样本差异显著性水平。再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病例中分别抽取4例患者,观察这8例患者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的差异,分析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从而得出治疗颈源性头痛最佳方案,探讨手法结合针刺对比单纯针刺治疗的疗效区别。  结果:总体疗效治疗组痊愈1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要显著。手法结合针刺综合方案比单纯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治疗前后两组VAS及ROM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对于颈源性头痛疼痛程度及颈部僵硬皆有一定的改善。对于头痛程度和颈部僵硬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从治疗前后发病次数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病次数前后对比差异比对照组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总体改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病例抽取的患者中,治疗组4例患者的颈椎X线片有一定改善,治疗后的颈椎曲度、钩突关节间隙、寰枢关节间隙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而对照组4例有效患者的颈椎X线片并无很明显的改变。说明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可能是因为治疗组中手法治疗的参与。  结论:手法结合针刺综合方案比单纯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手法结合针刺方案优于单纯针刺是因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颈椎曲度,调节钩突关节、寰枢关节、椎体间的间隙,解除神经卡压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