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6h】

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第一章: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手术的治疗.其中35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ies,LH组),40例病人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open hepatectomies,OH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分析和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等因素.  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 min VS155.0±26.6 min,P<0.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的短(12.3±2.6 VS15.6±4.3,P<0.001).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 ml VS151.5±137.0ml,P=0.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病人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的相当(81.0±19.7ml VS78.0±22.0ml,P=0.752).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 VS62.5%,P<0.001).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天VS3.6±0.7天,P<0.001)和进食时间(2.4±0.5天vs4.0±0.7天,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 VS16.0%)、结石清除率(即时清除率91.4% VS90%和最终清除率97.1%VS100%)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病人都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人.73例(97.3%)病人获得随访,包括开腹组38例和腹腔镜组35,随访时间为5~113个月,平均41个月.腹腔镜组合开腹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显著差别(97.1%VS100%,P=O.479).每组分别有2例病人结石复发.  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  第二章: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管狭窄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2月,对5例合并左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5例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47.4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囊部分切除,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T管引流术,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切除了肝左外叶.  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74.6±25.4min(250-3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97.5ml(50-300ml).5例病人均不需要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其中2例病人不需要肝切除,其余3例病人只切除了肝左外叶,保留了肝左内叶的肝组织.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该病人因脾损伤术后发生延迟性腹腔出血和肺炎,经过二次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病人术后恢复非常良好,无并发症.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术后T管造影提示5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1例病人有结石残余,原因是当时胆道镜故障无法术中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该病人不同意二期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而反复出血胆管炎,手术效果差.其余4例病人无结石残余,术后无症状,手术效果优.  结论: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保留胆道正常生理通道,无反流性胆管炎的风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伴有肝门胆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非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第三章: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2005年4月~2012年1月采用完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肿瘤的病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第一例为Ⅰ型肝门胆管癌,同时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癌(双重癌);第二例为Ⅰ型肝门部胆管癌;第三例肝门部胆管腺瘤.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肝外胆管切除,骨骼化清扫技术、左半肝切除、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  结果:所有病例均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420min~660min,平均520min.出血200ml~50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短暂性胆漏,一例吻合口水肿所致呕吐,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0~23天出院,平均16.7天.随访所有病例至今均无瘤生存,最长一例已存活7年余.  结论:对于娴熟肝胆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高位胆管肿瘤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的微创优势.  第四章: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ies,BDI)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造成病人严重的损害,而且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容易引发医疗事故诉讼.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腹腔镜时代较开腹时代增加了2-3倍,腹腔镜手术出现胆管损伤后通常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修复或二期手术,给患者增加极大的痛苦.能否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胆管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方法和可行性.  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的12例术中或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资料.11例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1/1485,0.74%),另1例发生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2.4岁(26-70岁).其中6例为胆管轻度损伤,6例为高位胆管横断的重度胆管损伤.按刘允怡分类法,12例胆管损伤的损伤类型分别是:Ⅰ型2例,ⅡA型2例,ⅢA型2例,ⅣA型4例,ⅣB型2例.10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发现,另2例在术后2天发现.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2例肝总管部分轻度损伤(ⅡA型)的病人采用镜下缝合修补、T管引流来修复;1例右肝管孔状损伤的病人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复;1例胆总管误扎的病人在镜下松解结扎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胆囊床迷走小胆管的病人镜下缝扎封闭;1例胆囊颈残余胆漏的病人采用镜下切除残余胆囊、缝扎胆囊管的方法修复;另外6例高位胆管横断伤(肝总管或者左、右肝管横断伤)的病人采用镜下损伤的胆管对端吻合、硅胶支架管内引流的方法修复.  结果:12例BDI患者均完全腹腔镜下一期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腹腔感染、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胆管修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9.25天(5-15天).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0年不等.12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第8例患者发生过一次胆管炎,CT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行E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肿瘤,考虑胆管轻度扩张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引起,行EST后治愈.其余11例病人无胆管炎、胆管狭窄等长期并发症.  结论:轻度胆管损伤可以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补或T管引流治疗,胆管横断损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对端吻合术、支架引流管内引流管术的治疗.腹腔镜下胆管修复术用于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有效可行的.然而,手术的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必须由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手术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的专家进行手术.

著录项

  • 作者

    李建军;

  •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学科 微创外科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卢榜裕;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外科,临床疗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