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隔药炙不同炙量对寒凝型痛经的细胞因子表达及PGF2α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6h】

隔药炙不同炙量对寒凝型痛经的细胞因子表达及PGF2α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痛经程度计分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4 剔除病例标准

1.5 研究方法

1.5.1 治疗方法

1.5.2 治疗时间

1.5.3 观察指标

1.5.4 疗效标准

1.5.5 统计学处理

1.6 治疗结果与统计分析

1.6.1 各组年龄、病程比较

1.6.2 各组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1.6.3 各组疗效比较

1.6.4 各组治疗前后IL-4、IL-10、IFN-γ、PGF2α的比较

1.7 安全性评述

2 讨论

2.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1.1 病因及发病机理

2.1.2 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2.2 祖国医学对于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2.1 病因病机

2.2.2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2.3 隔药灸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

2.3.1 艾灸的作用

2.3.2 神阙穴的作用

2.3.3 穴位与药物的综合作用

2.4 隔药灸中灸量的意义

2.5 研究结果及分析

2.5.1 症状及疗效分析

2.5.2 细胞因子及PGF2α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中度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研究不同灸量与疗效的关系和不同灸量对细胞因子及PGF2α的影响,以探究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把120例中度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各30例,分别是观察A组(隔药灸6壮),观察B组(隔药灸9壮),观察C组(隔药灸12壮),对照D组(口服西药消炎片等)。另设正常空白对照E组30例。观察A、B、C组均在神阙穴上进行隔药灸。西药组口服消炎片、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观察血浆中IL-4、IL-10、IFN-γ、PGF2α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痛经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D组。观察C组(隔药灸12壮)效果优于观察B组(隔药灸9壮)(P<0.05)及观察A组(隔药灸灸6壮)(P<0.01),观察B组疗效优于观察A组(P<0.05)。观察组血浆中IL-4、IL-10的提高及IFN-γ、PGF2α下降均优于西药对照D组。其中,观察C组血浆中IL-4、IL-10的提高及IFN-γ、PGF2α下降优于观察B组(P<0.05)及观察A组(P<0.01),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   结论:隔药灸治疗痛经的疗效总体优于口服药物,疗效随着灸量的增加而提高。隔药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刺激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并抑制前列腺素及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痛经症状的效果。相较于口服西药具有方便、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