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节镜下和开放性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对比
【6h】

关节镜下和开放性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正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

1.4治疗方案

1.5 研究内容

1.6 疗效评定及资料收集方法

1.7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A、B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2.3 A、B两组病人手术后改善率情况的比较(见表3)

3讨论

3.1腕管的解剖结构特点

3.2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

3.3 常规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评价

3.4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评价

4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和开放性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对比,比较得出关节镜下手术方式与开放性手术的的各自优势所在,评价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为临床更广泛的合理开展关节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观察2009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创伤手外科住院的病人,临床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规定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A组病人行开放性手术治疗;B组病人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并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①分别对A组和B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②分别对A组和B组患者在手术术后2周、4周、24周采用Kelly标准评价的方法进行评分。所有病例于术后2周、4周、24周进行随访,随访包括病人回访、电话和问卷调查等,完成对预定观察指标资料的收集。然后通过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各组观察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比较出两种手术之间的优缺点,最后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结论。  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基本收集了所有病人围手术期及术后的随访资料。最终纳入观察患者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从30~70岁,统计资料情况和临床特征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I期愈合,关节镜下手术组无改开放手术病例。①两组比较,手术切口开放性组2.56±0.44cm,关节镜组1.16±0.29cm;手术时间开放性组20.30±3.23min,关节镜组9.65±3.05min;术中出血开放性组14.60±2.93ml,关节镜组4.85±1.73ml,住院天数开放性组7.70±2.00d,关节镜组4.20±1.24d。两组比较,关节镜组患者手术切口小(P<0.01),术中出血少(P<0.01),手术时间短(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P<0.01)。②两组术前按浜田分类法,开放性组Ⅰ型13腕,Ⅱ型5腕,Ⅲ型2腕。关节镜组Ⅰ型14腕,Ⅱ型5腕,Ⅲ型1腕。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4周,24周临床疗效按Kelly标准评定,开放性组分别为2周:优5例、良6例、中5例、差4例,4周;优6例、良7例、中5例、差2例,24周:优7例、良8例、中3例、差2例,关节镜组分别为2周:优6例、良6例、中4例、差4例;4周:优8例、良6例、中4例、差2例;24周:优9例、良7例、中3例、差1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4周、12周、24周开放性组手术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5%、65%、75%,关节镜组手术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0%、70%、85%,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腕管综合征手术的关键点在于它是以正中神经的松解及减压为中心,在达到手术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其他神经分支及附近肌肉韧带皮肤组织,采用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术后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只要全面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有一定的关节镜操作经验,手术中严格操作规范,关节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对于已经开展关节镜手术的医院及医生来说,无疑是值得开展的一个治疗项目,关节镜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应用也会更加普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