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
【6h】

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本文所用符号说明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焦点、焦点表现手段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本文选题主旨、理论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本文的组织框架、语料来源

第二章现代汉语对比焦点的隐性表达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汉语全量成分、疑问成分的焦点性质与对比焦点测试法的矛盾

第三节不同类别对比焦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考察

3.00对比焦点的语义特征

3.10对比焦点的语义值的三个元素

3.20周遍性主语与典型对比焦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3.30“连”字句中“连”后NP与典型对比焦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3.40疑问句及其回答句焦点与典型对比焦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第四节显性对比焦点、隐性对比焦点

第五节结论

附注

第三章“才”、“就”的语义解释及其焦点关联特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两组相关概念的介绍

2.00为了方便下文的讨论,这里先介绍两组相关概念

2.10语义焦点、焦点敏感算子、焦点关联现象、三分结构

2.20语义敏感、语法机制、语用敏感、语用机制

第三节“才、就”的焦点关联特征考察

3.00“才、就”是不是焦点敏感算子?

3.10“才、就”应该处理为几个焦点敏感算子?

3.20“才、就”三种关联方向及其语义表达的变化

3.30“才”焦点敏感表达式的语义解释机制

3.40“就”焦点敏感表达式的语义解释机制

第四节结论

附注

第四章“都”的语义解释及其焦点关联特征

第一节“都”有几种意义和用法?

1.00引言

1.10加合算子“都1”和级差算子“都2”的语义差别

1.20“都2”是否有“标举极端”、“隐含全量集合”和“己然义”?

1.30小结

第二节限定词量化、修饰语量化和“都1”的量化对象

2.00引言

2.10限定词量化、修饰语量化

2.20“都1”的量化性质

2.30“都1”的量化对象

第三节“都1”是不是焦点敏感算子?

3.00混淆“都”的量化性质、量化对象导致的理论分歧

3.10分歧之一:“都1”是不是焦点敏感算子?

3.20分歧之二:“都1”所关联的“语义焦点”是什么?

第四节小结

第五节“都2”的焦点敏感算子地位

第六节“都1”、“都2”的关联特征及其语义解释机制

6.00引言

6.10“都1”三种关联方向及其语义解释机制

6.20“都2”两种关联方向及其语义解释机制

6.30小结

第七节结论

附注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进行考察:一是探索周遍性主语句、“连”字句、疑问句及其回答句这几种特殊句式中的焦点性质,这可以看作是如何用特殊句式表达“对比焦点”;二是探讨汉语中几个非常特殊的焦点敏感算子--“才、就、都<,1>、都<,2>”的焦点关联特征和语义解释机制,这可以看作是如何用焦点敏感表达式表达“语义焦点”。 既有焦点理论关于“对比焦点”的焦点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典型的对比焦点”,如英语中的cleft corlstruction(分裂句)、Only-phrase(only短语),汉语中由“是”标记的对比焦点等等,而忽略了“非典型的对比焦点”,如汉语中的周遍性主语、“连”字句中的“连”后NP、疑问成分及其回答等。在把对比焦点的语义值分解为参照项、对比项和对比域三个元素的基础上,我们考察了“非典型的对比焦点”与“典型的对比焦点”在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汉语中的周遍性主语、“连”字句中的“连”后NP、疑问成分及其回答也是“对比焦点”,不过典型的对比焦点是“显性对比”,而非典型的对比焦点则是“隐性对比”。 前期焦点关联理论更关注的是焦点敏感算子的共性,而忽略了它们的个性。通常是把焦点敏感现象当作一种内部统一的现象看待,并运用或寻求运用一套相同的机制对其进行解释。在汉语学界本文首次借鉴Beaver&Clark提出的语义敏感、语用敏感的理论,考察了汉语焦点敏感算子“才、就、都”的语义解释机制及其关联特征。由此,也首次揭示出一个以往焦点关联理论从未注意到的“焦点敏感算子原位关联”现象:当焦点敏感算子自身负载焦点重音——原位关联时,同非原位关联相比,有些焦点敏感算子(如:“才、就”)表现出语义、甚至语用的差异;而学界最常提及的焦点敏感算子“只(only)”、“总是(always)”、“通常(usually)”等,在原位关联时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发生变化。按照既有焦点关联理论,焦点位置改变后,句子的真值条件会发生变化。但是,“只(only)”、“总是(always)”、“通常(usually)”、“都<,1>”等所在的句子,其真值条件在原位关联时与非原位关联时是相同的。另外,在运用焦点关联理论探索了“才‘、就、都”的意义后,我们也发现由此可以得到对它们更为详尽、准确的解释。 本文一共五个章节,除了第一章、绪论,第五章、结语,主体内容是:第二章、现代汉语对比焦点的隐性表达,第三章、“才、就”的语义解释及其焦点关联特征,第四章、“都”的语义解释及其焦点关联特征。 第一章绪论,介绍焦点、焦点表现手段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本文的选题主旨、理论方法,以及信息、信息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焦点、信息焦点、对比焦点、语义焦点等相关概念。 第二章考察“非典型的对比焦点”与“典型的对比焦点”在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汉语中的周遍性主语、“连”字句中的“连”后NP、疑问成分及其回答也是“对比焦点”,不过典型的对比焦点是“显性对比”,而非典型的对比焦点则是“隐性对比”。 第三章考察焦点敏感算子“才”、“就”的语义解释机制及其焦点关联特征,发现它们不仅通常不能同包含焦点敏感算子“只”的表达式共用相同的解释机制,而且它们还以不同的语法意义关联三种不同方位(前向、原位、后向)的焦点,也就是说,它们的不同语法意义也不能共用相同的解释机制。在三分结构的限定部分,它们通常要映射进同预期比较的预设内容,少数要映射进词项的内容。而且“才”和“就”关联的焦点,甚至少数还不具有“穷尽性”。 第四章考察焦点敏感算子“都<,1>”、“都<,2>”的语义解释机制及其焦点关联特征,发现它们在焦点关联特征、语义解释机制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都<,1>”可以自身负载焦点重音,实现焦点的原位关联,因此可以前向、原位、后向关联焦点,其焦点敏感表达式属于语义敏感,都可以按照常规的三分结构进行解释,而不需要在限定部分映射预设等其它内容:“都<,2>”必须强制性轻读,不能实现焦点的原位关联,因此只能前向、后向关联焦点,其焦点敏感表达式属于语用敏感,在用三分结构进行解释时,需要在限定部分映射预设等语用信息。 第五章结语,说明本课题研究体会,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焦点理论”对语言的观察采用的是一种“复合体”的(包括音系、句法、语义、语用)、“立体”的视角。通过对焦点表现手段的研究,我们希望对语言现象能做出更精确的描写,并且给予更接近语言事实的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