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转换的天空》之动态文化建构与跨文化性
【6h】

论《转换的天空》之动态文化建构与跨文化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Multiculturalism

2.1 Culture

2.2 Multiculturalism

2.3 Dynamic Diaspora

2.4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culturality

Chapter Three Representation of Diaspora Community in A Change of Skies

3.1 Multiculturalism in A Change of Skies

3.2 Diasporic Background

3.3 Representation of Diaspora Community

3.3.1 The Koyakos

3.3.2 Bharat

3.4 Name Changing

Chapter Four Representation of Transculturality in A Change of Skies

4.1 Prejudice and its Remove

4.1.1 Australians' Prejudice against the Protagonists

4.1.2 The Remove of Australians' Prejudice against the Protagonists

4.1.3 Prejudice against the Australian Space and People

4.1.4 The Remove of the Prejudice against the Australian Space and People

4.2Dynamic Changes of the Protagonists

4.2.1 Grandfather's Changes

4.2.2 Navaranjini's Changes

4.2.3 Bharat's Chang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展开▼

摘要

在当代众多关于流散和世界性移民经历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按主题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独立于主流社会中心之外的边缘化移民社群,反映移民社群的心声的小说,强调其作为流散团体自身的内部关系,又称街道小说。第二类作品推崇文化的杂交性,提倡跨文化理解移民身份,属于跨文化小说,这类作品在数量上远少于第一类。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麦考里大学的移民小说家,亚斯米内·古内拉特纳教授,对政治立场的对错、族裔流散的典型表征、种族和民族的纯洁性等不甚关注,而是着重于族裔流散群体的集体体验和文化构建。 少数族裔对于在宿主国遇到的新挑战,持两种不同态度:固守祖国的传统和信念或者努力适应宿主国新的生活方式,分别对应为“流散态度”和“跨文化态度”。古内拉特纳在其小说《转换的天空》中,根据人物在宿主国家面对挑战所做出的反应,塑造了对应的两类人物。第一类人物包括男主人公巴勒特和柯亚科夫妇,他们沉迷于流散社群的狭小圈子,内心深处固守斯里兰卡的传统与文化。第二类形象的代表娜娃兰吉妮和祖父爱德华则积极适应澳大利亚的新生活。 古内拉特纳认为,作为移民在转换生活空间之后心理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与一个全新的国家更加复杂的契约使得曾经继承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变得值得商榷。作者对偏执守旧、以近乎滑稽的方式来坚守斯里兰卡传统文化的柯亚科夫妇和事业无成、落寞寡欢的巴勒特予以强烈讽刺,与之相对应的是娜娃兰吉妮的跨文化意识和行为得到充分彰显。她与澳大利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而利用澳大利亚人的固有成见,将自身的异国情调族裔化。她在新的环境中调整自我并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与生俱来的种族身份并不能牵绊她重塑自我的脚步。总之,巴勒特和柯亚科夫妇“未改变的心灵”使他们的流散生活贴上失败的标签,而女主人公则在一系列的压力与冲突中,学会如何应对复杂的流散生活从而成长起来。 一直持续并将继续持续下去的动态变化是跨文化性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男女主人公自身对澳大利亚的态度,三代人对澳大利亚的态度,西方社会对澳大利亚的态度都处在动态之中。小说中有大量关于澳大利亚空间的刻板概念,在接触了不同经历和意象的错综复杂之后,主人公了解到澳大利亚是一个在不断转换的空间,从而使得原先的强烈刻板的印象终于得以化解和解构。这种观点的转变是跨文化性发展的体现,因为这些刻板印象在不断转变与发展中已不足以概念化。 娜娃兰吉妮的成功与巴勒特以及柯亚科夫妇之间的对比,人们从抱有陈见到更灵活动态得去看待澳大利亚的态度转变,都是跨文化性的体现,这种跨文化性强调了动态与变化的重要性,从而大大有助于没有等级概念之分的文化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