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及呈色因子分析
【6h】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及呈色因子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羊蹄甲(B.purpurea)和红花羊蹄甲(B.blakeana)隶属于苏木科(Caesalpiniaceae)羊蹄甲属(Bauhinia),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木本花卉,花色是其重要的观赏性质之一。本研究以宫粉紫荆、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的花瓣为材料,应用比色卡和色差仪对花色进行表型测量,应用pH计、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 法对花瓣生理生化指标(pH、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应用化学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与测定,以及探究理化因子对花色素呈色的影响,运用组织切片法进行花瓣组织结构的观察,以期能在细胞化学、形态学上了解花色形成原因,为三种羊蹄甲新花色品种的培育、品种分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花色表型测量:不同花色的宫粉紫荆其 L*值(亮度)与 a*值(红度)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红度降低,花色亮度越来越高;L*与b*相关性不显著。不同花色的羊蹄甲的L*值与蓝度b*值(为负数)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蓝度的提高,花瓣亮度越来越低;L*与a*相关性不显著。宫粉紫荆整个开花过程中,花瓣亮度越来越高,红色逐步褪去;花瓣蓝度从花蕾期到盛开后期逐渐增加,从盛开后期到衰败期突然减褪。  (2)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与花色呈色:宫粉紫荆的花瓣亮度(L*)随着花瓣液泡酸性增强以及花瓣总黄酮、总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花瓣的红度(a*)随着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以及花瓣酸性的增强而增加;蓝度(b*)随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减褪;引起宫粉紫荆花色呈现多样的最主要因子为花青素的含量和花瓣液泡的pH 值。羊蹄甲的花瓣亮度(L*)随着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变低;红度(a*)随着花瓣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升高和液泡酸性增强而增强;蓝度(b*)随着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增加。宫粉紫荆开花过程中随着液泡酸性减弱和花青素含量降低,花色越来越亮;随着花青素含量降低,花瓣红色逐步减褪。  (3)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三种羊蹄甲所有花色花瓣均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除羊蹄甲白色花和宫粉紫荆白色花外,其余花色均含有花青素。三种羊蹄甲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所有花色都不含有二氢黄酮醇和酚羟基,都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除宫粉紫荆的红+、 紫+外,其余花色均含有黄酮,羊蹄甲粉、白色和宫粉紫荆的白、紫-、紫均不含查耳酮和橙酮。  (4)三种羊蹄甲花瓣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白色宫粉紫荆的花瓣不存在有颜色的色素积累,花瓣表现白色是由于入射光线照在花瓣表皮细胞,经多次折射从而产生的。三种羊蹄甲的红色色素都仅分布在花瓣的上下表皮。相比三种羊蹄甲其余花瓣扁平状的表皮细胞,宫粉紫荆红+圆锥状的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加深了其花瓣呈色。  (5)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和金属离子对三种羊蹄甲不同花色的花色素在离体条件下呈色的影响发现:宫粉紫荆白色、羊蹄甲的白色、粉色花色素在温度范围为4℃到60℃时,热稳定性极好;其余花色热稳定性较差,当温度超过40℃,花色素随着温度升高而开始降解。宫粉紫荆白色、羊蹄甲的白色、粉色花色素在日光灯下的光稳定性极好;其余花色光稳定性较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花色素持续降解。浓度为0.1%的Na+、Ca2+、Pb2+、K+、Mg2+、Cu2+对宫粉紫荆的白、紫、红和红+的花色素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但对粉色、深粉色羊蹄甲以及红花羊蹄甲花色素的影响均不明显;Fe3+对羊蹄甲粉色花具有增色作用;Fe3+使白色羊蹄甲以及宫粉紫荆的白色、紫、红以及红+的花色素溶液产生沉淀。

著录项

  • 作者

    李群;

  •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学科 风景园林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久香,黄永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羊蹄甲,花色素,呈色因子,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