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汉代“亲亲相隐”原则
【6h】

论汉代“亲亲相隐”原则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一、汉代“亲亲相隐”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亲亲相隐”作为法律原则在汉代正式确立

(二)汉代“亲亲相隐”原则的内涵

(三)汉代“亲亲相隐”原则的特点

二、汉代“亲亲相隐”原则正式入律的原因

(一)“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与“亲亲相隐”原则

(二)春秋决狱与“亲亲相隐”原则

(三)汉代孝观念与“亲亲相隐”原则

(四)汉代家族主义与“亲亲相隐”原则

三、汉代“亲亲相隐”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一)汉以后各朝代对“亲亲相隐”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二)台湾地区对“亲亲相隐”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三)汉代“亲亲相隐”原则对韩国与日本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

四、汉代“亲亲相隐”原则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立法与司法现状

(二)现行法律抛弃“亲亲相隐”原则造成的危害

(三)现行法律引入“亲亲相隐”原则的必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亲亲相隐”原则是我国古代法律史中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法律原则,它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可以相互隐瞒罪行,法律不予制裁或可减轻处罚。“亲亲相隐”原则萌芽于先秦时期“父子互隐”思想。经过春秋战国和秦朝的发展,“亲亲相隐”原则在西汉正式入律,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作为封建大一统和社会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汉代统治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儒学也渗透到汉代的法制中,形成礼法结合的局面,对后世封建社会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亲亲相隐”原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道德准则正式演变为法律原则,并由以后各朝代所继承,生存发展于整个封建社会法律制度之中。本文对汉代“亲亲相隐”原则的在法律制度中的确立的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考察分析,希望使这一具有浓郁封建等级性的制度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为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服务。
  本文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四章组成。导言以简短的文字引出本文的写作主旨。
  正文第一章结合史料,对“亲亲相隐”原则在汉代成为正式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进行梳理、说明;然后,对这一原则的内涵进行解读,指出汉代“亲亲相隐”原则在本质上是以人性为基础、为儒家仁义道德为手段、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最终目的的;最后,分析了汉代“亲亲相隐”原则所独有的特点,即由道德义务向法定义务的转变、范围出现首次扩大、从单向容隐向双向容隐过渡。
  正文第二章详细分析了“亲亲相隐”原则得以在汉代正式入律的原因,我们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亲亲相隐”原则法律化起到重要作用:首先,汉代“引礼入法”使“亲亲相隐”原则有了生存与展的土壤,为这一原则法律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春秋决狱使这一原则在司法中得到执法者与人民大众的支持,成为“亲亲相隐”原则法律化的推动力;第三,孝观念成为法律义务将亲属间的容隐从道德层面提升到法律层面,为“亲亲相隐”原则法律化打下基础;最后,“亲亲相隐”原则法律化与汉代家族主义相符,不仅为统治者的认可,也为广大百姓所拥护。
  正文第三章考察了汉以后各朝代、我国台湾地区及亚洲韩国与日本在汉律的基础上对“亲亲相隐”原则的继承与发展,表明这一原则在汉代正式入律后,历经两千多年,在后世各代得到重视与发展,并且对周边国家在亲属免证权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文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之上对现行立法进行反思,指出我国现行立法对这一原则的全盘否定所产生的危害,提出现行法律应当引入“亲亲相隐”原则的主张,并且阐述了对现行立法中引入“亲亲相隐”原则的可行性分析。
  结语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性的回顾,并对“亲亲相隐”原则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