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研究
【6h】

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20世纪初就在欧美等国出现。劳务派遣指的是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订立劳动合同,在征求派遣劳工同意后,将其派往要派机构,使其在要派机构指挥监督下提供劳务。劳务派遣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由于劳务派遣满足了要派机构和派遣劳工的弹性工作需求,减少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丰富了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应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劳务派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派遣机构与要派机构之间雇主责任分配不明确、要派机构对派遣劳工进行不当盘剥、派遣劳工与正式职工之间存在差别待遇、派遣劳工难以加入工会、用人单位惩戒权的行使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都纷纷立法对劳务派遣进行规制。而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规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将劳务派遣限定为非主流的用工方式,才能保证劳动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出现较晚,但发展飞速,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劳务派遣已经涉及到各个行业,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我国缺乏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所以实践中滥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业无序竞争、随意克扣派遣工人工资、侵犯派遣工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不加以规制,会造成的后果有派遣劳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企业的竞争力被削弱,甚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劳动关系基础的稳定。
   所以我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确认了劳务派遣的法律地位,并专用一节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进行了法律规范。其中《劳动合同法》对于派遣主体的资格、派遣的适用范围、派遣机构与要派机构的法定义务、派遣劳工的同工同酬权利以及依法参加工会权利都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其中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模糊化。《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何谓“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滥用劳务派遣的现象,劳务派遣在有些行业、有些单位甚至呈现主流化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及有序发展。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含义、分类、特点,并通过把它和职业介绍、人事代理、人事借调等相关法律关系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的含义和特点。
   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劳务派遣在其他国家及我国的兴起及发展。并介绍了劳务派遣存在的七大问题,如派遣机构和要派机构之间的雇主责任分配问题、不当盘剥问题、差别待遇问题、加入工会难等等。
   正是由于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所以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劳务派遣的规制,尤其是对其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常规的直接雇佣方式与劳务派遣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的法律,并指出我国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不利影响。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对于如何完善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几点建议。如我国应就劳务派遣专门立法,应在法律中明确适用劳务派遣的行业、岗位、期限及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劳动行政部门设立劳务派遣机构,并希望我国的各省份、各地区可以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区域的法律法规来规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