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的完善研究
【6h】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的完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介绍

1.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

1.2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沿革

1.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存在的问题

2.1适用协商程序的案件范围不明确

2.2协商从宽的幅度与标准达成不统一

2.3协商程序运行机制缺失

2.3.1协商程序的启动主体不明确

2.3.2适用协商程序案件的考察条件不明确

2.3.3协商程序中的保障性措施不健全

第三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运行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3.1传统司法理念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差异性分析

3.1.1传统司法理念分析

3.1.2现代司法理念分析

3.1.3两者之间的衔接与转化

3.2协商程序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协商内容模糊

3.2.1“认罪”“认罚”的捆绑适用

3.2.2协商内容在不同诉讼阶段的模糊性分析

3.3我国认罪协商程序的特殊性

第四章 域外协商性司法程序的考察与借鉴

4.1美国辩诉交易制度

4.2德国处罚令制度

4.3台湾地区认罪协商制度

4.4相关立法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的完善机制

5.1健全认罪认罚案件的认罪协商机制

5.1.1明确案件的适用范围

5.1.2明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阶段

5.1.3明确对“认罪”、“认罚”、“从宽”的界定

5.2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的运行机制

5.2.1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中的分流机制

5.2.2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中的联动机制

5.2.3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中回转机制

5.2.4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中的审查机制

5.3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协商程序的保障措施

5.3.1健全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与真实性保障

5.3.2健全认罪协商中的值班律师机制

5.3.3完善认罪协商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5.3.4加强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的物资技术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成为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项以“认罪”为基础,“认罚”为衔接,实现“从宽”司法裁量的改革工作,在长达四年的不断吸收改革试点成果之后,终于在刑事司法领域作出了试验性立法。该制度的确立有效应对了我国当下刑事案件愈加繁重的窘境,健全了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也提升了司法效率。然而,该制度适用中的认罪协商程序在新法的修改中仍有诸多的规范缺失,具体的操作规范仍有较宽的解释空间,以及吸纳既有规定过多而创新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践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认罪协商程序的运行,我们应该在初步立法规范的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的解释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通过阐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立法概况,总结试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发现认罪协商程序运行中对认罪、认罚、证明的标准不明确,认罪认罚协商的主体、内容、考察条件不明确,协商程序保障措施不健全,以及新旧司法理念分歧较多等诸多问题。进而研究域外相关制度经验,分析现阶段制约认罪协商司法实践的具体因素,主要从实体上对认罪协商案件的范围确定,认罪、认罚、从宽的理解适用,协商主体、内容的约定等方面;以及程序上对认罪协商程序的启动、考察条件,程序中的联动与回转,以及程序运行的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并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引导的侦、诉、审三机关联网办案等电子平台化司法办公机制,综合考量健全认罪协商的多元化、深层次体系,提出实体与程序兼具、兼顾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与刑事诉讼多元机制并轨的认罪协商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