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圈子”的群体交往特点研究——基于对豆瓣网的社会网络分析
【6h】

网络“圈子”的群体交往特点研究——基于对豆瓣网的社会网络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以豆瓣网兴趣小组为代表的网络“圈子”的交往特点。豆瓣网作为中国以内容分享为基础的交往网站,凭借用户生产的内容和友邻、小组等服务,形成无数个具有共同话题的小圈子,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好友社区,这些小组既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具有紧密联系和共同目的的群体,也不同于网络空间中临时形成的松散群体,它们对营造网络空间的社区感和促进社会交往极为重要。本文尝试研究这种在网络行为中自发形成的有明确边界的可以称之为网络“圈子”的特殊网络群体的交往特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量化方法,研究其建立在参与者(网络结点)关系数据上的群体网络的各种特征。
   《用户群体交互环境的的建构》一章通过观察和对比,对网络里的圈子的形成及其属性进行描述,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析,为之后的定量研究做好基础。内容包括对网络“圈子”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由兴趣生发的凝聚力使得网络圈子得以形成的原因,观察了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要素,并且通过与现实中的群体和网络中其他类型群体的对比,观察网络“圈子”的特点,描述其特殊性——现实群体与网络松散群体的中间态。
   《“圈子”的中心性》一章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观察与分析,研究网络社交圈中的权力特征,并从话题中的意见流向、对话题发展和衰变过程中领袖所扮演的角色角度分析了网络圈子中领袖的特征。经过分析发现,网络“圈子”权力的特征有以下四点:对内容的依附;稳定性;显性权力在实际交际中被弱化;权力在作用范围和效力上受到局限。除此之外,本章还研究了领袖与其他成员在圈子中的身份关系如何的问题以及不同类型话题中领袖权力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网络“圈子”结构与形态研究》一章通过对豆瓣兴趣小组的实际情况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密度概念创建自定义密度,对小组的交往紧密程度进程观察。
   本章还研究了“圈子”中成员关系形态的相关性,着重解决成员间彼此关注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成员在话题中相互回应的可能性和是成员之间的关注关系还是话题中相互回应的关系更能影响成员之间的喜欢的关系这两个问题。豆瓣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关注形态与喜欢形态之间,还是回应形态与喜欢形态之间,都是正相关的。
   另外,本文还研究了豆瓣“小组”的成员交往与与网络“圈子”类公共领域特征的形成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