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离、鉴定CD133+人肝癌干细胞以及131Ⅰ-CD133mAb在体内外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6h】

分离、鉴定CD133+人肝癌干细胞以及131Ⅰ-CD133mAb在体内外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分离、鉴定CD133+肝癌干细胞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131I-CD133mAb的制备与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131I-CD133mAb在体外对CD133+人肝癌干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131I-CD133mAb在体内对荷人肝癌干细胞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放射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实验目的:分离、鉴定CD133+人肝癌干细胞以及利用氯胺T法制备131I-CD133mAb,利用其放射免疫作用,在体内外研究131I-CD133mAb对CD133+人肝癌干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讨论将其用于肝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第一部分分离、鉴定CD133+人肝癌干细胞  实验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从肝癌细胞系Huh-7、HepG2两种细胞中检测CD133表达高的细胞进行磁珠分选,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出CD133+Huh-7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出的CD133+Huh-7细胞CD133的表达率;将分选出的CD133+Huh-7细胞和CD133-Huh-7细胞进行体外成球实验、克隆实验、体内BALA/c裸鼠成瘤能力对比。  实验结果: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两种肝癌细胞系Huh-7、HepG2的CD133表达率分别为18.80%和5.2%,故选择Huh-7细胞进行磁珠分选,利用流式分选仪检测出分选后的CD133+Huh-7细胞的CD133表达率为99.28%。在体外成球实验中CD133+Huh-7细胞悬浮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并逐渐成球生长,而CD133-Huh-7细胞在相同条件下死亡。克隆形成实验显示CD133+Huh-7细胞比CD133-Huh-7细胞表现出更高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在4周后,BALA/c裸鼠前臂皮下,CD133+Huh-7细胞在细胞浓度仅为1×103/200ul时能形成移植瘤,而相同浓度下,CD133-Huh-7细胞也未形成移植瘤。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磁珠分选技术所分选得到的CD133+Huh-7细胞比CD133-Huh-7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成球能力、克隆形成能力以及体内成瘤能力,故CD133+ Huh-7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肝癌细胞。  第二部分 CD133mAb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和鉴定  实验方法:采用氯胺T法将131I标记CD133mAb,采用纸层析法进行标记率的测定,经Sephadex G50层析柱将标记好的131I-CD133mAb进行纯化,测定比活度和放射化学纯度。在37℃条件下将纯化的131I-CD133mAb与人血清混合,分别孵育24、48、72 h后测定其放射化学纯度的变化。将131I-CD133mAb与CD133+Huh-7细胞于37℃孵育箱中孵育30、60、90、120min,测定其细胞免疫结合率。  实验结果: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好的131I-CD133mAb的标记率为87.92%,经Sephadex G50层析柱纯化后131I-CD133mAb的放射化学纯度为97.54%,放射性比活度为0.91 MBq/μg。将纯化的131I-CD133mAb与新鲜人血清充分混合后,在37℃中分别孵育24、48、72 h后,测得的放射性化学纯度依次为95.43%、93.06%和90.57%,每个时间点131I-CD133mAb液的放射化学纯度均高于9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31I-CD133mAb与CD133+Huh-7细胞结合后,30min时免疫结合率为(38.49±0.91)%,60min时免疫结合率为(56.36±0.45)%,90min时免疫结合率为(69.10±0.55)%,120min时免疫结合率为(64.80±0.35)%,且均高于与CD133-Huh-7细胞的免疫结合率。  实验结论:通过氯胺T法制备的131I-CD133mAb,其标记率较高,稳定性较好、细胞免疫活性较高。  第三部分131I-CD133mAb在体外对CD133+人肝癌干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实验方法:先将131I-CD133mAb、131I、CD133mAb等倍比稀释成5个浓度,9.6ug/100uL、4.8ug/100uL、2.4ug/100uL、1.2ug/100uL、0.6ug/100uL,分别加入第一部分中分选出的CD133+Huh-7细胞中,作用于24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对CD133+Huh-7细胞生长抑制的最适剂量;再取CD133+Huh-7细胞、Huh-7细胞和HepG2细胞进行实验,将每种细胞分成四组(131I-CD133mAb组,131I组,CD133mAb组,131I+CD133mAb组),取131I浓度约4.8 MBq/mL,CD133mAb浓度约4.8ug/100uL,分别作用24h、48h、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细胞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1I-CD133mAb分别作用CD133+Huh-7细胞、Huh-7细胞和HepG2细胞72h后,三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浓度筛选实验中,131I-CD133mAb,131I和CD133mAb三者对CD133+Huh-7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131I放射性浓度为4.8 MBq/100μl,CD133 mAb浓度为4.8μg/100μl时,131I-CD133mAb组,131I组和CD133mAb组三组之间的两两差距最大(p<0.05)。选取131I浓度约4.8 MBq/mL,CD133mAb浓度约4.8ug/100uL进行实验,MTT法检测示131I-CD133mAb对CD133+Huh-7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131I组,CD133mAb组,131I+CD133mAb组,当24h,48h和72h时抑制率分别为(30.69±0.11)%、(46.54±0.70)%和(63.47±0.96)%。流式细胞仪检测示131I-CD133mAb作用CD133+Huh-7细胞72h后,CD133+Huh-7细胞组中凋亡率(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之和)为31.21%,明显高于Huh-7细胞组的12.09%和HepG2细胞组的6.66%(p<0.05);CD133+Huh-7细胞组中G0/G1期由81.02%降至26.25%,则大部分细胞进入G2期和S期,逐渐凋亡。CD133+-Huh-7细胞组G0/G1期减少了54.77%,明显高于Huh-7细胞组19.04%和HepG2细胞组10.32%(p<0.05)。  实验结论:所有实验结果显示,131I-CD133mAb对CD133+Huh-7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明显高于131I和CD133mAb对CD133+Huh-7细胞的抑制作用,而CD133mAb的抑制作用则最弱。且131I-CD133mAb对高表达CD133的CD133+Huh-7细胞有特异性靶向抑制作用。  第四部分131I-CD133mAb在体内对荷人肝癌干细胞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实验方法:将细胞浓度为5×104/200μl的CD133+Huh-7细胞和Huh-7细胞种植于BLAB/c裸鼠皮下,待移植瘤形成后,做免疫组化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移植瘤组织中CD133表达的差异。将5×104/200μl的CD133+Huh-7细胞形成的移植瘤,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31I-CD133mAb组、131I组和CD133mAb组,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0ul、131I放射性强度约4.8MBq/100ul和CD133mAb浓度约4.8ug/100ul相关液,测量作用28天后移植瘤的体积和肿瘤,测其肿瘤抑制率,将各组移植瘤进行HE染色后,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实验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可知CD133+Huh-7细胞形成的移植瘤组织中CD133表达量比Huh-7细胞形成的移植瘤组织表达稍高。131I-CD133mAb组移植瘤体积(0.19±0.01)cm3明显小于其余各组,肿瘤重量(1.66±0.07)g明显轻于其余各组,抑瘤率(85.21±2.53)%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131I-CD133mAb组移植瘤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细胞溶解,呈玻璃样变。  实验结论:在BALB/c裸鼠体内131I-CD133mAb能特异性抑制CD133+Huh-7细胞的生长,发挥特异性靶向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