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癌症侵袭和转移等相关机理的体外研究
【6h】

癌症侵袭和转移等相关机理的体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微流芯片3D微结构用于癌细胞侵袭的研究

1.2.2 3D生物打印用于构造组织模型

1.2.3 肿瘤细胞间及与其它细胞/微环境博弈的信息分析

1.2.4 目前药物筛选的现状

1.3 创新点与研究内容

2 基于微加工的体外三维ECM微环境在癌症及其它疾病的应用现状综述

2.1 引言

2.2 微细加工技术有效重建体外三维ECM微环境

2.2.1 微细加工技术有助于特殊结构的构建

2.2.2 先进的精密加工技术构建并定量管理复杂的三维微环境

2.2.3 现代微制造技术可以帮助精确控制ECM中的因子浓度梯度

2.3 基于体外三维ECM系统的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新发现

2.3.1肿瘤生物因子和分泌物通过3-D ECM微环境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影响

2.3.2癌细胞在梯度驱动下对均匀ECM系统的集体侵袭

2.3.3癌细胞对异构ECM结构的内渗

2.3.4 ECM的生物物理学和机械性质直接和间接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2.3.5 用于药物筛选的三维微环境

2.3.6体外3-D ECM微环境在其它疾病中的应用

2.4 结论

3 基于准三维高通量芯片的癌症群体侵袭和转移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流程

3.2.1 基于PRC技术的二维高通量芯片的制作

3.2.2 仪器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切片统计结果

3.3.2 体外实验结果

3.3.3 癌细胞群体侵袭的能耗分析

3.3.4 基于肿瘤细胞表型异质性理论分析癌细胞群体侵袭模式出现的机制

3.3.5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理论计算

3.4 结论

4 体外三维高通量微流体芯片的开发

4.1 引言

4.2.1 三维芯片主体的设计

4.2.2 配套夹具的设计

4.2.3 用于单细胞分析的纳米吸管及自动化控制的设计

4.3 体外三维高通量微流体芯片的制作

4.4 体外三维高通量微流体芯片的测试

4.4.1 复合浓度梯度的初步建立

4.4.2三维体外芯片模型中胶原蛋白微腔室的细胞生长测验

5 基于三维高通量芯片的癌症侵袭和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胶原蛋白纤维取向对癌细胞侵袭的导向性研究

5.4胶原蛋白纤维的形态及取向性研究

5.5乳腺癌细胞对乳腺导管的突破及对导管外基质的侵袭研究

5.7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目录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宋克纳;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物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如川;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73R3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