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研究——以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6h】

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研究——以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 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

2.1公共产品理论

2.2项目区分理论

2.3委托代理理论

2.4现代产权理论

3 重庆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背景

3.1.1 投融资平台的设立方式

3.1.2 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方式

3.2传统运作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3.2.1 官员追求政绩,利用平台过度举债

3.2.2 偿债来源不确定,债务风险凸显

3.2.3 监管趋严,偿债资金来源受堵

3.3.1 投融资平台存在的必要性

3.3.2 投融资平台转型的必要性

4 投融资平台转型定义及方向

4.1投融资平台转型的定义

4.2转型的方向

4.3.1 城市多元化经营主体——上海城投集团

4.3.2 国有金融投资控股公司——天津泰达控股

4.3.3 专业经营公司——重庆水务资产集团

4.3.4 转型经验借鉴

5 重庆市城投集团案例分析

5.1.1 重庆城投的历史沿革

5.1.2 重庆城投的股权结构

5.1.3 重庆城投的组织架构

5.1.4 重庆城投的业务概况

5.2重庆城投的财务分析

① 资产负债分析

② 现金流分析

③ 盈利能力 分析

5.3重庆城投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

5.3.1 重庆城投转型发展的优势

5.3.2 重庆城投转型发展的劣势

5.3.3 重庆城投转型发展的机会

5.3.4 重庆城投转型发展的威胁

6 重庆城投进一步市场化转型的建议

6.1重庆城投的转型路径

6.1.1 确定转型发展方向

6.1.2 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6.1.3 提升经营性板块创利能力

6.2.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6.2.2 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6.3.1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6.3.2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7 总 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二十多年来,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融资平台自身也背负了巨额债务。由于融资平台定位特殊,债务风险将在融资平台、当地政府及金融机构间传导,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监管明确分割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债务联系、要求剥离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的职能、2015年出台的新《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打破了政府不能自主发债的限制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相继发布一系列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文件之后,外界对融资平台现有的运作方式及其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发起了质疑。新常态下,对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如何转型才能持续发展,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统计分析法,以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其如何进行市场化转型。文中先介绍了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背景,即2010年19号文出台前重庆市投融资平台的不规范运作模式导致其存在存量债务规模巨大、偿债资金不确定等问题,然后在19号文出台后政策推动重庆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背景下,论述重庆市投融资平台存在的必要性及转型的必要性,接着阐述投融资平台转型的定义、方向和成功案例,再以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根据重庆城投现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威胁,从公司自身、重庆市地方政府和中央三个层面,为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化转型方向、具体转型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文认为重庆城投应转变其战略定位,向城市多元化经营主体转型,由此化解投融资平台未来被取代的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上市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来盘活资产、拓展融资渠道,化解资产流动性差、资本支出压力大的劣势;通过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模式的运作、培育现有经营性业务,开拓新的盈利点,增强自我造血机制,化解目前经营性业务盈利能力弱的劣势和投融资平台融资难度增大的风险。此外,重庆市政府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中央应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从而确保重庆城投的转型能够得以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