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及文化意义
【6h】

论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及文化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安岳石窟相关研究

1.2.2 数字化展示系统相关研究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研究的创新之处

1.6预期目标及研究流程

2 安岳石窟现状调查与解析

2.1 安岳石窟概述

2.2 安岳石窟现状调查

2.2.1 安岳石窟本体及周边自然环境调查

2.2.2 安岳石窟相关政策规划调查

2.2.3 安岳石窟文物管理现状调查

2.2.4 安岳石窟参观群体调查

2.2.5 安岳石窟文物展示现状调查

2.3.1 文物景点分散性

2.3.2 文物风化损毁严重性

2.3.3 保护技术落后性

2.3.4 展示手段单一性

2.5 本章小结

3 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需求解读

3.1 安岳石窟文物保护与修复需求

3.2 打造安岳石窟旅游核心区域需求

3.3 数字技术助力文物展示的受众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策略

4.1 数字化展示系统框架构建

4.1.1 主题构建

4.1.2 理念构建

4.1.3 功能构建

4.1.4 位置及结构构建

4.2 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策略

4.2.1 安岳石窟数据与资料采集

4.2.2 “古朴的萌芽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

4.2.3 “宏美的成长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

4.2.4 “精湛的繁荣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

4.2.5 “分离的式微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的文化意义

5.1 助力安岳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打造

5.2 推动安岳石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5.3 推动安岳石窟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安岳石窟发展前景展望

6.2 安岳石窟后续研究思考及总结

参 考 文 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及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带动了虚拟现实、3D 映射、体感互动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而国家的重视、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不断融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日趋蓬勃,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多维度视角,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方法亦应运而生,如何将数字化技术与文物展示有机融合便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要命题。  安岳石窟作为中国石窟艺术杰出之作,伊始于隋朝、石窟数量庞大,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九处。通过田野考察法多次实地调研安岳石窟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统地收集每处造像的图像资料、修复情况、文物赋存环境现状等,再结合文献分析法进一步分类整理与解析其存在的问题:一是文物景点分散性,二是文物风化损毁严重性,三是保护技术落后性,四是展示手段单一性。综上原因,导致政府对安岳石窟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使用的不足,长此以往,使其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发展成为难题。因此,如何结合数字化技术、多角度保留住安岳石窟“真颜”,为此后的文物修复等工作提供原始数据;如何能够突破安岳石窟固有物理展示空间,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景点分散而不易览其全貌的现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在分析安岳石窟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对其数字化展示系统的构建需求进行解读,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从文物风化损毁严重现状分析出安岳石窟文物存在保护与修复需求;二是从安岳县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分析出其具有打造石窟文化旅游核心区域的需求;三是通过对参观群体的无结构访谈,发现他们有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安岳石窟文物展示、从而集中参观的需求。  结合前期调研、系统分析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的构建需求,笔者提出依托安岳石窟圆觉洞旅游景区为物理展示空间,根据多学科的理论支撑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而对安岳石窟重点保护文物资源使用数字化资料采集、数字化存储与开发、数字化展示等系统构建策略。分为以下层次——一是构筑数字化展示框架,确立构建主题、构建理念、构建功能、构建位置与系统结构,为数字化展示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数字化展示系统的构建策略,主要选取“系统三维”中的时间维度为展示逻辑,通过数字沙盘、虚拟现实等技术以调动参观群体的“五感”,将安岳石窟进行数字化再现,分别包括“古朴的萌芽期”、“宏美的成长期”、“精湛的繁荣期”、“分离的式微期”数字化展示系统设计。  文章第五章进而对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构建的文化意义展开阐述,目的是为了佐证其构建的价值及意义。任何设计都存在设计链,亦存在其设计价值链,安岳石窟数字化展示系统的构建也是如此。它的构建一是通过数字化展示系统的打造,能够完善安岳县文化旅游综合体,将城市、旅游、文化三者做到三位一体;二是将安岳石窟的原生价值与再生价值深度发掘与利用,促进石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三是推动安岳石窟造像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做到数字技术与文物展示的相辅相成。从而能够多角度保留住安岳石窟“真颜”,为此后的文物修复等工作提供原始数据;并且,还能够突破安岳石窟固有物理展示空间,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景点分散而不易览其全貌的难题。  文章最后,一是提出了对安岳石窟发展前景的展望,建议可从搭建相关公众平台、采用“安岳特色农副产业+石窟观光”、完善景区评价机制等的方面促进安岳石窟进一步发展;二是对安岳石窟后续研究及论文存在的不足展开思考,希望为安岳石窟的研究与发展起到参考价值与实用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