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协作式更新规划研究——以重庆城市老旧社区为例
【6h】

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协作式更新规划研究——以重庆城市老旧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背景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3 拟解决问题

1.2 核心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2.1 文化资本

1.2.2 协作式规划

1.2.3 老旧社区更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理论演绎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1.4.2 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

1.4.3 学科交叉法

2 研究综述

2.1 文化资本与社区更新研究进展

2.1.1 社区资本分类和界定

2.1.2 文化资本相关研究进展

2.1.3 社区更新相关研究进展

2.2 协作式规划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3 协作式规划案例

2.3“文化—协作式”规划适应性思考

2.4 本章小结

3 方法建构:“文化-协作式”规划

3.1“文化-协作式”规划引入思路

3.2“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

3.2.1 文化资本识别方法

3.2.2 文化资本分类方法

3.2.3 文化资本调查方法

3.2.4 文化资本评估方法

3.2.5 文化资本转换方法

3.2.6 文化资本促进社区更新方法

3.2.7 多方协作思路与过程

3.3 本章小结

4 实证一: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更新规划(侧重中观尺度)

4.1 渝中区社区更新背景

4.2 社区文化资本研究调查

4.2.1 社区基础调研

4.2.2 文化资本识别分类与调查

4.2.3 文化资本录入空间信息库

4.2.4 文化资本价值评估

4.2.5 文化线路及文化网络规划

4.3 基于文化资本的规划方法与协作过程

4.3.1 历史建筑更新

4.3.2 公共空间修补

4.3.3 社区文化修复

4.4 协作规划过程总结

4.5 本章小结

5 实证二:重庆合川区草花街社区更新·城市修补行动规划(侧重微观尺度)

5.1 项目背景与价值梳理

5.1.1 项目背景

5.1.2 价值梳理

5.2 基于文化资本的空间更新

5.2.1 文化资本调查与评估

5.2.2 文化资本的转换与利用

5.2.3 空间更新方法与过程

5.2.4 空间更新中的多方协作

5.3 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治理

5.3.1 社区治理现状

5.3.2 治理行动规划

5.3.3 文化资本视角下的组织培育

5.3.4 社区治理中的多方协作

5.4 规划反馈

5.4.1 各方意见采集

5.4.2 后续完善与补充

5.5 本章小结

6 归纳演绎,回归规划本位

6.1 文化资本反思

6.1.1 文化资本利用方法步骤

6.1.2“输血式”社区转向“造血式”社区

6.2 协作式规划反思

6.2.1 协作各方关系网络

6.2.2 投入/产出环节核心要素

6.2.3“协作式规划”转向“协作式治理”

6.3“文化——协作式”规划理念创新

①资本导向,变废为宝

②人本规划,治理为先

6.4 规划师角色反思

6.4.1 规划师所需能力

6.4.2 规划师角色转变

7 结 语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会议

E. 部分调研图表

附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调研表

附图:大溪沟街道调研图纸(资料来源于项目)

F. 公众访谈记录

G. 问卷:文化资本价值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党的十九大、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会议的召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和提高民生水平成为规划界的热点议题。此外“城市双修”要求在城市修补工作中,既要完成物质空间等硬件环境的修补,也要加强社会文化等软环境的修复。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既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载体,也是城市微更新的本体。社区正面临着从增量建设向增存并举的转型,如何在进行社区物质环境更新的同时,满足居民的文化诉求,是摆在规划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在传统社区更新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能够兼顾多方需求并传承社区文化的社区更新模式。本文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文化资本在社区更新中如何发挥作用? 社区协作式规划运作过程是什么/各方参与的途径是什么?城市老旧社区更新中如何体现地域特色?规划师如何在社区更新中发挥能动性?  本文围绕研究问题,收集国内外关于文化资本及协作式规划的案例,通过清河实验、史家胡同、上海社区花园、北京 798 等一系列代表性案例总结出“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文中运用规划学、建筑学、景观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渝中区(侧重中观视角)和合川区(侧重微观视角)两个案例进行详细的实践演绎,完善并佐证“文化-协作式”规划。  总的来说,文化资本要发挥其价值,首先要通过工作会议、居民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调查和识别,接着通过价值评估判断不同文化资本的特性,然后显性转换和隐性转换分别转换为经济和社会资本,对社区进行激活,最后通过规划手段,进行社区更新。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更新,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修补和社区文化修复两个方面,通过场景设计等手段,重现旧日繁华。同时,文化资本作为多方利益团体的触媒,辅助构建了全过程协作平台:由街道牵头,规划师引导,企业助力,分类别分阶段组织各方进行更新规划工作。在完成空间更新的同时,深化社区治理,加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研究内容具体可分为下列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提出问题。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并对本文研究概念“文化资本”、“协作式规划”、“老旧社区更新”等进行解析,界定其研究范围。之后建构了本文研究框架,提出了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第2章):认识问题。对文化资本、协作式规划等概念进行研究综述,找到现有理论和案例中的亮点和缺失,对本文规划方法进行初步的判断。同时,第2章对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适应性作出简要探讨。  第三部分(第3章):方法建构。根据清河实验、史家胡同、深圳南头古城等一系列案例总结共同方法,形成“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本章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解析,包括文化资本的识别、调查、评估、利用及协作式规划的基本流程。后文则通过两个具体案例,利用该方法进行演练实践。  第四部分(第 4,5 章):解决问题。第四章以渝中区为例,分析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困境与契机。接着以大溪沟街道更新对“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进行详细演练,然后对重庆协作治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协作式规划流程与方法,并考虑如何使其制度化。第五章以合川区草花街社区为例,通过“基于文化资本的空间更新”与“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治理”为线索,将协作式规划方法贯彻其中。该部分在更新实践中,摸索社区规划师进行在地实践的途径。这两章分别从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探索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第五部分(第6,7章):得出结论。这两章总结了“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的创新性,同时讨论了规划师应做怎样的角色调整来适应目前的社区更新项目。最后对本文进行研究结论总结和不足性探讨。  本文对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方法,可为后续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最后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文化资本在社区更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可利用性;第二,协作式规划在社区尺度必不可少,且与社区文化关系紧密;第三,“文化-协作式规划”应建立在尊重地域价值及人的价值基础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